战疫史志㊲抗击非典启示录|钟南山:敢医敢言 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3-08 10:00 46902

钟南山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钟南山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2020年1月19日,84岁院士钟南山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动车。和他一起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还有来自浙江大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非典与新冠肺炎这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专家、院士不仅成为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更成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言人,让科学成功“跑赢”谣言。

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推动者

2020年1月18日,84岁的钟南山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在餐车上闭目休息。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从收治全国第一位非典病人起,到“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钟南山所领导的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了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核心堡垒。2003年1月22日,钟南山与调查组的专家一起将调查情况写成一份正式书面报告《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正式将这一产生于广东的怪病命名为“非典型肺炎”。随后,钟南山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在《报告》中,写明了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症状、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成为此后指导诊断、治疗非典型肺炎的重要依据。他还主持制定了《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该治救标准成为治疗和预防非典型肺炎的重要文件,由卫生厅印发给各市和各医疗单位。

在抗击非典战役中,钟南山团队当时提出的“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以及“三合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防治继发感染)的防治措施,成为我国SARS诊治指南的基础,使得广东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3.8%)、我国SARS的总体病死率位于国际上较低水平(6.6%)。

非典后,钟南山及其课题组在《抗击SARS实践与新人文精神的思考》中提出了从新人文精神的视野考究公共健康观:其一,健全社会公共卫生体系,追求“人人享有健康”的生命关怀。其二,在公共卫生领域,主要精力仍要放在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上。其三,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其四,由对生命的普遍关怀,衍生出对自然生态的全民关怀,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重建并举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自“非典”一疫结束后,在钟南山等专家的呼吁和推动下,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条文,使疫情监测、流行病调查和治疗实验等都有了法律依据。

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

2003年6月12日钟南山向媒体介绍控制SARS疫情情况(资料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让人们记住了67岁的钟南山。他以医者之心救人,以谏士之勇济世,赢得了国士无双之名。敢医敢言,也让他在每一次公众健康受到挑战时,成为了公共卫生事件发言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的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名叫钟世藩,是一位著名的儿科学家。母亲廖月琴毕业协和高级护理专业,为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廖月琴有位堂姑姑叫廖翠凤,廖翠凤的丈夫是林语堂。

2003年2月18日,北京有关权威部门发布消息:“引起广东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基本查清”,元凶是“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长期在一线临床参与非典治疗的钟南山却认定,这是一种罕见的新型病毒。

2003年4月10日,非典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疫情是否得到了控制?”钟南山当场表明了不同的观点:“目前还不能说是控制,只能说是遏制。控制的前提是要发现这个病原,同时找到对这个病原的处理方法。目前这个病的病原都还没搞清楚,你怎么控制它?”

对钟南山来说,“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我父亲曾经说过,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么他这一辈子就算没白活了。”在个人成长中,父亲对钟南山影响很大,“我父亲一生讲话很少,但每讲一句话,一定要有依据”。

2009年春,甲流爆发引起恐慌。钟南山站出来发言:甲流和普通流感死亡率差不多。然而在几天后,他却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为自己的“差不多“道歉,坦诚自己对甲流的死亡率估计过低。

非典后,钟南山曾多次表达了非典可能卷土重来的的担忧。“我的解释非常简单,那时候广东、广州对果子狸采取了各种非常坚决的措施。但现在很多研究证实还是像过去那样,估计还是会来。因为现在一些动物还存在病毒,如‘中华菊头蝠’就存在类似非典的病毒,在香港、武汉都有发现。假如我们坚决采取措施,我估计非典不会回来;如果不加强管理,那肯定还会回来。”

抑制谣言的舆论领袖

2020年1月21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中)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广东全面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情况。图片来源:新华社

“对疫情中科学家的形象和其在舆论场中的地位的观察可以看出:科学家个人及其专业主义能及时有效抑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荣丽指出。从非典到武汉新冠肺炎,钟南山、李兰娟等科学家亦成为了舆论领袖。尤其是钟南山的敢医敢言,推动了全国各地应急机制启动。

而在疫情爆发之初,“吸烟喝酒抗病毒”、“疯抢双黄连口服液”……缺乏科学知识,信息不全、担忧和恐慌情绪等因素导致了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通过权威媒体,以科学态度、专业认知及时发布科学防疫信息,畅通民众获悉信息的通道,对阻断谣言产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让“科学跑赢了谣言”。

疫情中,“钟南山”成为现象级传播。他否定非典病因不是“衣原体”而是一种新型病毒;武汉疫情爆发后,告诫公众“不要去武汉”、明确病毒可以“人传人”,提醒百姓做好防护,解答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甚至钟南山教网友如何戴口罩都登上了热搜。

然而,公共政策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曾撰文指出,要避免下一次出现类似的问题,不能把仅仅希望寄托在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身上,而是要寄希望于机制的完善,或者说是治理能力的提升。

仅仅有一个钟南山是不够的。

参考文献:

央视国际频道《谢谢了我的家》

《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抗击SARS实践与新人文精神的思考》,钟南山及其课题组

央视《大家》之《呼吸病学专家 钟南山》

南方网  《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 钟南山院士先进事迹》

青年记者《疫情中的科学家形象与舆论领袖塑造》

中华儿女2019年19期 《钟南山 抗击“非典”领军人》

羊城晚报《 争气的信念从未改变——钟南山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