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深镜 | 滞留武汉症候群:困在酒店里的外地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深镜 2020-02-17 23:06 67827

此文由封面新闻独家授权腾讯平台,第三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风雪中的武汉

封面新闻记者杨雪 摄影 王洪斌

1月23日,武汉封城。单亲妈妈刘雯头天带着女儿飞抵武汉,这天上午11点的飞机回赣州,一早醒来,航班取消。张如意头天去医院看了父亲,从这天起,没办法再去医院看望,23天里只能用视频联系,父母回麻城也遥遥无期。阿敏想尽一切办法回江苏,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再住宾馆已经吃力,同时担心长期不返岗丢了工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社会的关注点基本全聚焦在病患身上,但视线之外,还有许多意外滞留武汉的外地人,成为被忽略的盲点。他们忧心食宿,渴望回家。

还好,情况在逐渐得到改善。刘雯滞留宾馆24天后,接到了旅游部门的电话,另外安排了免费的隔离宾馆,提供三餐。她带着女儿步行搬家,虽然依然不能离开武汉,但距离回家,似乎更近了一步。

39岁单亲妈妈,靠刷花呗付宾馆房费

“2月14日要还不能走,我和孩子怎么办?”

刘雯的微信名是“先定一个小目标”,现在,她的目标只有回家。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1月23日上午11点,她就会带着女儿,在武汉天河机场坐上回赣州的飞机。就在飞机预定起飞前一小时,武汉封城。从这一刻开始,到接受采访时,她带着16岁的女儿,已经在宾馆里住了23天。

刘雯之前在西安一家超市里打零工,年前辞了职,陪着孩子在西安玩儿。“我从西安回赣州,如果从武汉转机,机票会便宜点。”西安飞赣州的直飞航班,比在武汉转机,加上一晚住宿费还要贵上几百块。现在刘雯对自己当初的决定十分后悔,身上只带着1000多块钱的她,在经过了23天的苦等后,已经开始靠刷花呗支付房费,最让她崩溃的是:这样的日子何时结束,没人能告诉她答案。

武汉封城后,居委会曾经表示可以开证明让有车的人离开武汉。刘雯不是本地人,没法拿到证明,当然也没法离开。现在,她和女儿住在武昌区的小旅店里,条件不太好,但房费相对便宜。可每天100元的房钱,23天下来,2300块钱已经让这个单身母亲觉得压力颇大。“也不可能让老板再少收钱,人家也不容易。”

除了房费,必要的生活物资也紧张。大年三十晚上,她带着女儿在酒店房间里啃面包,屋外,酒店喷洒84消毒水的沙沙声让她紧张,说不上是安心多一些,还是恐惧多一些。

她找了消毒水,把自己的行李里里外外清理了一遍,所幸为防西安的雾霾,母女俩还剩下几个N95防雾霾口罩。等到这一系列事情做完,她反应过来要去药店补些货,可这时候的药店里,已经买不到什么东西了。

疫情让她担忧。除了必要的出门采购物资,她们一直呆在房间里,吃饭基本全靠外卖。为了省钱,不吃早餐,只点午餐和晚餐。“那几天我非常焦虑,孩子也很着急。”突然在陌生的地方看不到回家的希望,再加上过年与疫情叠加,政府部门的电话都很难打通,这让刘雯坐立不安,“我想让自己安静下来,就去拿宾馆里的报纸看,可都是之前的报纸。那时的新闻报道全是过年的气氛,完全没有谈到疫情。”

一边安抚孩子,一边还要安抚家里的老人,刘雯心力交瘁。“每次跟他们说没事没事,我自己其实心里都是没底的。”她每日打电话报平安,但是23天里,一直没好意思开口跟亲戚借钱。

为了求助,她打了一堆电话。“警察让我拨打市长热线12345,市里让我找武昌区,区里让我找街道办,街道办让我报警。”但是最近几天,情况有所好转,“之前电话都很难打通,现在好一点。”但最重要的问题仍不明朗:钱花完了怎么办?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等我回赣州,就哪儿都不去了。”她叹口气,十分惆怅,“留在家里比什么都好。”

张如意提着鸡蛋、大米,前往父母所在的酒店

封城后23天没见到患重病的父亲

“我爸化疗稳定后,本来打算回家的”

刘雯抵达武汉的那一天,1月22日,张如意去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了自己的父亲。她已经注意到疫情风声渐紧,从这一天开始戴上了口罩。

张如意是湖北省麻城人,毕业后在武汉工作,不久前刚辞职改行做程序员,现在公司已经复工,每天在家里打卡上班。2019年底,张父总是发烧不退,老夫妇俩住进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随后辗转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最终确诊患上了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嗜血性细胞综合征。

小小的房间里,桌上摆满了各种生活物品

24岁的张如意在洪山区汤逊湖社区租住一个小小的单间,距离医院有30公里。她每周去医院看望父亲两三次,每次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我没想到22号之后,我就没法再去医院了。”张如意没有私家车,封城后公共交通停运,她除了每天和父母视频通话,别无他法。视频里,父亲化疗后发烧了,烧退了,又烧了,又退了……他们本来的打算是,化疗后等病情稳定,父母就回家休养。大年初二开始,父亲的病基本上稳住了,各项指标逐渐恢复,但麻城回不去了。

在医院里住到2月12日,院方通知他们出院。“现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也要接收许多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我们就住不了了。”一家人在医院周围到处找宾馆,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尚在营业的,130元一天,房间很小,两张床以外几乎没什么站立的余地,但这已让他们非常感激,“这也是老板收留我们,不然我们能去哪里?”

张如意请市区的朋友帮她陪父母搬了家,自己心焦如焚又束手无策。直到接受采访时,我问她能否从小区里出来,要不要我带她去宾馆看看父亲,这个羞涩的姑娘才慌慌张张提了几大包东西出来。

“待会儿我们送你回来。”“不用了,我今天开始就住在宾馆里。”小个子短发姑娘吃力地拎着大米、鸡蛋,绕了好几个弯才找到宾馆的入口,“我出来的时候,房东就通知我,我很难回去了。我就在这里陪着爹妈,等着武汉解封的那一天。”

下午3点,她走进宾馆大门。

湖北2020年第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武汉城在大雪中等待春暖花开。

236人的共同希望:解决食宿,尽快回家

刘雯和张如意都聚集在一个叫“滞留武汉外地人员”的微信群里,这个群里共有236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意外滞留武汉无法返回家乡。

他们中,有在火车站转车时被通知火车取消的,有在机场被劝返的,有准备开着车自驾回家,路过武汉睡了一晚就再也回不去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中,即使是住在宾馆里的人,时间长了,经济也大多吃紧。

除了眼下的困难,日后的问题也让他们焦虑。“我长时间不回江苏上班,公司不可能一直等我。”阿敏也是这个群体里的一员,在等待的过程中,联系了许多政府部门,但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说实话,在城里生活,我自己是没钱维持很久的,要么就是为难政府免费住宿天天送饭,真的很费钱费时费事,这个关口简直是添乱。”

她希望能够拿到允许出城的手续,也愿意接受体检。可即使武汉放行,家乡那边是否会放自己进城?这又是一个让她想起来就烦躁的问题。

每天,这个群里滚动发送的消息超过5000条,但所有的内容基本都汇聚在两个焦点上:食宿怎么解决?何时能够回家?

2月14日一度是刘雯“最后的心理防线”,她一直盼着武汉能在这天解封,顺利回家。在这天晚上,她等到了一个期待很久的电话,让她“又惊又喜”——旅游局打电话来,给安排了隔离宾馆,还包三餐。

第二天一大早,她带着女儿,拖着行李,步行半个多小时到了新的住处,“不能外出,每天测体温,需要什么东西,都由工作人员帮忙买。住宿条件比我之前住的还好些。目前还没有提多少钱,不知道最后要不要收费,三餐都有,现在能温饱就好了。”

安置的压力显然很大,刘雯所在的宾馆目前已经满员,而许多和她类似情况的人,还在等待电话铃声响起。但好消息总归慢慢多了起来,236人的群里,有人在黄石顺利地通过体检、拿到了通关手续,前往深圳;有人接到了社区电话,收到了救助金;打了12345市长热线的人,开始陆续收到回访电话……这些消息,让因为疫情聚在一起的人们的焦灼情绪略微纾解。

“再等等吧,也许明天就有好消息。”现在,这个群的常见句子里,多了这么一句互相安慰打气的话。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用化名)

评论 16

  • 七歌 2020-02-18

    太多了

  • 刘纯 2020-02-18

    好心疼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忙解决

  • 碎碎丶恋 2020-02-18

    希望能有组织管一下流浪在武汉的外地人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