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骨寻踪 “80后”美女法医能精确推断死者年龄 误差仅半岁

封面新闻 2019-04-17 11:55 57420

封面新闻记者 昔兴琪

4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见到了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教导员王艳,她长相清秀,说话时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位“80后”女警官,竟是一名常年奔走在案发现场的法医。

在她7年法医生涯中,她曾亲手从铁路路基旁挖出死者头颅、从不断散发恶臭的尸体上寻找证据、连续多日在40多度高温的野外进行勘察。总之,辖区内哪里有命案哪里就有王艳的身影。

7年里,她累计开展活体检验330余次,解剖尸体107具,尸体表面鉴定350余次,出具尸检报告、伤情鉴定文书近千份。

1月25日,王艳被表彰为“四川十佳新青年”,此前,她还获得了“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铿锵玫瑰警营绽放

儿时梦想终实现

2004年报考大学,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填报法医专业;2008年大学毕业,本可以到市级医疗单位工作却坚持报考警察;2010年终于进入警营;2012年,在派出所进行短暂锻炼后,调入刑事科学技术室担任法医,实现梦想。

我的心愿是为生者权,为死者言。”抱着这样的一个心愿,多年里,王艳一直仔细认真地对待每一份工作,生怕错过每一个与破案有关的线索。

“记忆最深刻的还是2014年的‘7·21’案。”虽已时隔多年,但王艳仍对五年前的无头女尸案记忆犹新。

“早上八点左右,还在上班路上的我接到电话,就直接赶去了现场。”那时已是夏天,尸体在炎热的天气下散发出阵阵恶臭,但王艳没有迟疑,上前细致地对尸体进行勘察并解剖,并连夜运用耻骨联合面推断年龄,最终在第二天早晨,推断出死者年龄,而其推断的年龄和死者实际年龄相差仅半岁,为案件侦查工作缩小了调查面。

在抓获嫌疑人后,她还亲手从铁路路基旁挖出了死者头颅。

就在该案发生后的第九天,当年的7月30日,王艳再次接到了出现场的指令。到达现场后,很多人都认为是熟人作案,但经过她多次现场勘查,最终推翻之前的结论,为破案提供了正确方向。

“其实法医真的很苦,又脏,也不能按时吃饭。”王艳回想自己这些年的法医生活,颇为感叹。但即便如此,她的法医梦依然坚定。

“出现场”成为家常便饭

遇见特殊情况总爱“搭把手”

除了命案需要出现场,平日里她也和其他民警一样会安排值班,值班期间有案件发生,也会前往现场了解处置。“出现场”对于王艳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在处理完案件本身后,她还总是会额外在现场和出现场的路上给自己找点“工作”。

据王艳回忆,前几年,一个20岁左右的女生在家中死亡,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王艳推测其为天然气中毒,但女生的家人始终不愿意相信这个结论,一直坐在地上哭。

见此情形,本来出完现场可以离开的王艳选择留下来给家属进行解释。“我想这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派出所的民警也解释不清楚。”最终,经过几个小时的耐心解释,女生的家属终于了解了情况,接受了事实。

而王艳也总是会依托她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然后“搭把手”。2011年5月,还在派出所工作的她和同事一起到白马出现场,路遇一名群众突发疾病,她停车并将病人抬上警车,期间不停地做人工呼吸,一路飞驰送到医院抢救。

九年的警营生活,七年的法医生涯,王艳经历了太多常人所无法经历的。她实现了梦想,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了法医的艰辛,但她表示,“面对脏苦累的环境,面临旁人的不理解,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让青春力量激荡,让青春正气昂扬。

封面新闻长期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选。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动过你?

快来给我们推荐吧!

推荐方式

欢迎通过封面新闻APP的爆料平台,推荐你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国力量的新青年;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封面新闻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关稿件下方留言,欢迎向我们推荐。

推荐标准

①年轻:14-40周岁②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③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甘于奉献④创新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⑤引领风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