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轩守护的铜奔马 再现了两千年前的马踏飞燕

封面新闻 2019-01-22 19:47 36383

《国家宝藏》片段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国家宝藏供图

古来征战几人回?君不来我不归!在最新一期《国家宝藏》节目中,国宝守护人黄轩壮士出征,演绎河西走廊上的壮志柔情。他在节目中贡献出了虐心的“神仙眼泪”,演绎了铜奔马的国宝传奇。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对于从小在兰州长大的黄轩而言,甘肃的天和地都是无垠的,而他守护的国宝,便是这无垠天地里的一匹骏马。铜奔马不仅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图形,它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这匹踏燕而飞的天马,是大汉军势强盛的象征。

1969年,铜奔马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一经问世便惊艳四座。它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铜奔马躯体壮实,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还特别表现出了河西特种良马经过训练后的“对侧步”特征。1983年,铜奔马的形象被确定为我国的旅游标志,是丝路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

黄轩为铜奔马代言

郭沫若是其伯乐

千里马需要伯乐,铜奔马同样需要伯乐。正因为郭沫若真正认识铜奔马的价值,这匹昂首嘶鸣的铜奔马才在展览中一鸣惊人。

1969年备战备荒,武威县新鲜人民公社的村民在挖防空洞的时候,刨地一不小心咔嚓一声,挖到东西了。村民刨开浮土,拆开了砖头砌的墙体,用手电筒照到了一个阴森森的墓室。大队干部带着马灯、武器进入墓室,发现里头放着铜马、铜车等殉葬品。

村民原本想封锁消息,悄悄把铜器卖给废品收购站,换些钱买马搞生产。谁知消息不胫而走,愈演愈烈,甚至演变成了金马驹。公社书记非常重视,立刻向上级政府反映。武威的文物工作者党寿山先生亲自用架子车,将文物搬运到武威文庙大殿保管起来。

直到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首相宾努访问中国西北地区。他抽空来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第一眼看到铜奔马时就对铜奔马的造型赞叹不已,认为它既有风驰电掣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宝。他对铜奔马大加赞赏,并许诺要回北京好好宣传,建议将文物送去北京展览。

马踏飞燕的原型

中国人自古爱马,而铜奔马是中国人最爱的一匹马。许多观众对铜奔马最初的印象,源自中学历史教材上的一张图片。昂首嘶鸣,长尾飘舞,三足腾空,头微左顾,飒沓如流星,飞鸟惊回顾。有人说,大汉王朝始于汉武帝天马之歌的时代气象,终于“马踏飞燕”凝固的瞬间。就是这匹天马,撑起了那个恢弘时代的半壁江山。

铜奔马

这匹昂首嘶鸣的奔马这样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天马来兮从西极!风驰电掣,飒沓流星,我是汉家儿郎的力量,我是龙城飞将的速度。大汉的将士曾前仆后继,只为一个安稳的河西,广通西域。今天的志士们披肝沥胆,只为一个强大的祖国,海晏河清。我背负卫青的威武,霍去病的雄壮,我背负的是两千年来坚韧如铁的意志与决心!奔腾不息,与龙雀在时光中驰骋。昂扬嘶鸣,看中国在蹉跎中复兴。天马来,汗如红,涉流沙兮天下同!”

铜奔马的铸造者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精准地把握力学平衡原理,将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只飞鸟身上。对于这只被马蹄所踩的飞鸟,人们有着很多不同的认识:有“飞燕”说(“马踏飞燕”)、“乌鸦”说、“龙雀”说、“鹧鸪”说、“飞隼”说等等。它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使其回首惊顾的瞬间,塑造了一匹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

评论 1

  • 572fm41 2022-07-16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