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第一本袁庚传记作者鞠天相:蛇口的改革试验,被证明有先见之明

封面新闻 2018-12-15 00:43 41330

人物名片

鞠天相

1962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982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人造卫星测量专业,先后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国防科工委工作。199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创作与评论专业,就读期间曾在深圳《南山报》做实习记者。1993年至1997年,采访撰写了中国第一本关于袁庚的专著《争议与启示——袁庚在蛇口纪实》,并首次将袁庚以及他在蛇口的作为进行了详细梳理。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摄影 关天舜

1993年3月1日,30岁的鞠天相从北京到深圳实习。至今令他记忆犹新的是第一个周末,他看到邮局门口排着数百米的蛇形长队,男男女女挤在一起,拥挤程度堪比火车站。

这些人,都是给家里寄钱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手里捏着汗津津的钞票,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到邮局排队寄钱。而当时的邮局,只有一个服务窗口。

粤南地区,初春的气温已经升到20℃以上。对出生于北方的鞠天相来说,深刻的感受就是热。既有天气的热,也有一种始终热气腾腾的气氛:这里涌来了大量行色匆匆的外来打工者,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探索和发现新世界的好奇。

比深圳早一年

蛇口工业区正式获批

蛇口,南头半岛东南端,东临深圳湾,西接珠江口,与香港元朗一水之隔。改革开放之前,这里是边防禁区。站在蛇口五湾的沙滩上,就能看到对岸的群山,连元朗的楼房都历历在目。

时任香港远洋公司总经理张振声回忆,1978年底,他和几个同事在蛇口公社“拓荒”,亲身体验了当地的荒僻凄凉。1958年他被调到香港招商局工作。在招商局期间,看着香港飞速发展,他和同事却什么也不能做,“大家都觉得非常压抑。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干了20年,心里憋了一股劲。”

1978年6月,交通部向香港招商局委派了新领导——袁庚。张振声觉得这个人思路非常开阔,而且有股冲劲,“敢说敢干”。他和同事们向袁庚提出先搞修船拆船厂比较有把握。袁庚觉得与其在香港搞,不如到土地和劳动力都便宜的内地搞。

1978年12月21日至24日,张振声等招商局工作组成员前往宝安县沿海边界考察,初步选定了位置和各方面条件较好、开发成本较低的蛇口,作为招商局未来工业区的驻地。

1979年1月6日,关于招商局在宝安县蛇口公社建立工业区的报告放在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的桌头。1月31日,袁庚在中南海见到了李先念,并向他汇报了预备建立工业区的情况。

同日,蛇口工业区以2.44平方公里的体量正式获批,标志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正式诞生。这个距离宝安县城30公里的小工业园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被迅速建设起来。

而宝安县城改名深圳,成立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经济特区”,则是一年半以后的事情了。

此时,蛇口正在为打破平均主义、对工人实行超产奖金制度,受到全国瞩目。

袁庚

广揽各地人才

蛇口吸引众多热血青年

蛇口铸就了许多传奇故事。如大名鼎鼎的招商银行,并且催生出另一大金控巨头:平安保险。

不过,鞠天相认为蛇口传奇的诞生,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蛇口在全国招揽的各具传奇色彩的人。

上世纪80年代初,蛇口工业区向上级交通部请示停止组织调入,要在全国直接招聘人才。消息如炸雷一般飞向全国,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的鞠天相,也从朋友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技术干部,对当时的国人来说闻所未闻。不仅如此,蛇口还更加激进地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转而采用聘任制,并引入民意测验以及民主选举,这个做法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当时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就是人去了以后,行政干部的级别要冻结,一切从零开始。”鞠天相坦率地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虽然觉得蛇口是一片热土,但真要放下在体制内已获得的优势,还是有点舍不得。

但对于级别低或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蛇口是冒险家的乐园。原新华社深圳站站长王志刚回忆,“有很多热血青年投奔这个地方。”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蛇口,肯定了蛇口经验。此后,全国掀起了一片南下打工的热潮。从1979年到1986年,7年间蛇口工人总数增长了106倍,9成以上都是非正式工人,同时超过7成的工人都是有高中以上文凭的知识青年。而干部的人数更是从草创时的12人,飞跃到2600多人。

而每个蛇口传奇背后,都离不开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袁庚。

袁庚到底是谁?

“江湖上”都是他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前,很少有人知道袁庚。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蛇口一鸣惊人,一时之间,大江南北的知识分子都在议论这个名字。

袁庚1917年出生于宝安县大鹏湾一个船员家庭,他天资聪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期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东江纵队,在东江两岸和港九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

1944年,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发起一系列跳岛登陆作战,日军节节败退。东江纵队为美军提供了大量日军情报,而袁庚就是美军与东江纵队的联络负责人,当时27岁。

1952年,袁庚出任中国驻雅加达总领事馆领事,后进入交通部外事局工作。1978年6月,受交通部部长叶飞委托,袁庚前往香港考察招商局的情况。

看到香港的发展,对比国内十多年来的停滞状态,袁庚大受刺激。从香港回来后,他以超人的行动力,在半年内完成了沟通、策划、选址并送中央申报通过建立蛇口工业区的方案。此时,他已经61岁了。

考察香港归来

“要搞得比他们更高明”

时不我待,是改革开放初期,一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老干部的共同心声。

1978年10月,袁庚考察香港归来,向中央呈报了《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报告摒弃“一无外债,二无内债”的观念,突破“不用西方世界资金”的禁区。鞠天相形容这份报告“字里行间里都弥漫着一股不可抑制,跃跃欲试的渴望情绪。”

时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袁庚的报告让人耳目一新,也语出惊人。

但袁庚没有停下脚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拿出蛇口工业区的方案。这回连交通部内部也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袁庚“不务正业”。唯有两任交通部长叶飞和曾生在背后一直支持着袁庚。

当时有人说袁庚不懂经济,才这么大胆。其实对于经济这一套,袁庚并非全无把握。1998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接触过不同国家的人和事……因此我了解外国的事情比中国的多,我觉得他们那套搞经济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相反我对计划经济不了解,宦乡(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说我一窍不通,是这么回事。”

1984年6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宣布请袁庚做顾问。谷牧长期分管经济工作,却当众表示在对外开放上,“我没有他(袁庚)的知识多”。袁庚一时名声大振。

1992年,75岁的招商局副董事长袁庚在争议中离休。14年前,他刚上任时,招商局仅剩1.3亿元资产,待他离开时,招商局的资产总值已超过200亿元。

他的经济试验虽引发诸多议论,但经济成绩摆在眼前,让人不得不服。

蛇口离香港元朗一水之隔。袁庚一心想在这个“靠资本主义最近”的地方闯出一条新路,“要搞得比他们更高明”。这番话被香港记者解释为,他要为“革命争口气”。

历经3年采访

撰写第一本关于袁庚专著

鞠天相在为写“袁庚传”采访期间,对袁庚的认识不断加深,发现他有一种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我真切地看到老一代共产党人不惜牺牲政治生命,也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勇气与魄力。”

1997年,历经3年的采访写作,克服诸多困难,经历两次大幅删改后,鞠天相的“袁庚传”准备出版了。 他百般斟酌后,将其定名为《争议与启示——袁庚在蛇口纪实》:蛇口已经发展了20年,袁庚依然被争议包围着。

谷牧以《历史的经验需要认真总结》为该书作了序。

2018年12月11日,封面新闻记者在北京见到鞠天相。当被问及又过去了20年,这本书对当下带来什么启示时,鞠天相说,蛇口的改革试验,很多已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有先见之明的。比如蛇口工业区当年提出的污染问题无法解决的工厂不能兴办,现在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

2018年底,党中央决定表彰的百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人物公示名单中,袁庚的名字赫然在目。其简介写道:“他不断冲破思想禁锢,大胆创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开展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新变革……他的勇于探索和改革创新,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作出重要历史性贡献。”

评论 5

  • 刘泉 2018-12-18

    夜空

  • fm499530 2018-12-17

    先见之明,成就现在,引领未来!

  • 崇英 2018-12-15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