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丨用行动诠释幸福——读刘裕国何竞长篇报告文学《向往》有感

封面新闻 2018-10-22 17:44 33937


李刚(德阳)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18年7月,由作家刘裕国、何竞著,天地出版社出版,全面反映“幸福罗江·百姓故事”的47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向往》面世,这恰与新一届罗江区委提出“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的愿景高度契合,我想这绝非偶然。作为一个生于斯生长斯地地道道的罗江人,《向往》里的每一名主人公都让我感到熟悉而亲切,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读完整本书,我深深地感到:勤劳朴实的罗江人,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正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他们心中的幸福。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广泛。新时代赋予幸福生活新的内涵:它不等于欲望的即时满足,更不同于资源的无限占有,而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生活;是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生活;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罗江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同时,也懂得“推动‘移风易俗’的历史车轮”。幸福其实很简单,但却不容易。

罗江,过去是一个农业小县,纯朴的罗江人都和种粮大户罗中海、幸福老农黄远裕一样,有着深厚的土地情绪,有的经历过“豪门”女婿易大勇、养殖大户何淑先那样的困难,有的有着刘孝东、刘复东类似的经历,但是,他们又都有着唐清才那样为梦想坚持的精神,一边将汗珠洒进热土,一边默默承受着压力与风险,像李景华、刘助国那样要让果子挂满枝头,让经济林木种满山坡,让粮食满仓垒“金山”。“脏、乱、差”早已不是农村面貌的代名词,生活富裕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文明创建同步跟进,像杨辉群那样的后妈可以很美丽,兰育德那样的残疾环卫工成了“爱净如命”的真君子,王立琼、李缝碧那样的普通农村妇女也可以成为“四好村”的典范,男妇产科医生杨帆能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城里乡村更多了像李又鑫那样会盘算的热心人,城里乡村呈现出一派迷人的风貌。罗江人,拿走锄头搞“一产”,放下锄头搞“三产”,“提锄放锄总关情”。农民已经不再是单一而抽象的身份,“陈驼背”也会迎来春天,不再握锄柄的尹华顺、开茶楼的曾天贵、80后“鸡皇后”曾晓蓉,他们是新时代罗江农民的缩影。他们不离乡土,怀着对幸福的向往,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幸福道路,赋予罗江“农民”崭新的意义。

幸福不仅是物质的充裕,更是“心的体验,情的感悟”,是“近邻友善赛远亲”。严艳捐肾给丈夫皆因爱太深,那些闲不住的吴秀琼、李维和、舒道文、金利琼们忙活在邻里乡村互助会,把“邻帮邻,亲帮亲”的传统美德发扬,他们认真地诠释着幸福的定义。

罗江人,不满足于物质生活,他们用“历史文化扮靓山山水水”。罗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赖安海,一位执著于打捞罗江碎影的人,几十年如一日,挖掘和研究罗江本土文化,传播和弘扬调元文化,被誉为“罗江人文历史活字典”;曲不离魂,歌不离口,持之以恒从放牛娃成长为音乐家的周贵绵,为罗江群众文化做出突出贡献;漆艺大师王明富,做大枣文章的米运达、张瑞清,从篾匠到木匠到高级农技师刘自义,恋上老手艺的80后舒强,将范氏家风永传承的范仲淹后裔范荣明,做足“金面子”的金剑锋、尹秀芳夫妇以及在“乐途”寻梦的黄瑞……他们承续着罗江历史文化,扮靓了罗江的山山水水,滋养了浅丘低壑,盛放芳香馥郁的幸福花朵。这样的幸福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人民所追求的幸福生活,是罗江人追求的幸福生活。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