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会客厅 | “大师兄”吴空筹备一年登上《中国国宝大会》:喜欢文物不是屠龙之术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11-23 13:18 42497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博知识竞答节目《中国国宝大会》第一季,自9月4日在央视财经频道开播以来,经历五个赛段12集的比赛,于11月20日晚落下帷幕。来自四川的资深汉服爱好者吴空,从千人中脱颖而出,最终名列第九。这不是她第一次登上央视舞台,四年前,她也曾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亮相,让很多人认识了她叫“大师兄”。

11月22日,吴空做客封面会客厅,她坦言因为疫情等原因,自己为参加节目准备了一年的时间。她想通过参加节目,让自己对文物知识钻研得更深一些。她深信,“喜欢文物不是屠龙之术,它一定会在我们这个岁月,在我们这个时代发扬光大。”

为节目准备一年时间

“对考古的认知要是系统性的”

央视《中国国宝大会》以“从国宝读懂中国”为主题,围绕全国140多家博物馆的近千件文物精品,让选手和观众通过文博知识竞答开启一段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探索之旅。本季《中国国宝大会》的36位选手都是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文博爱好者,有11岁的小学生、78岁的退休教师、留学海外的金融从业者,还有园林工人,资深汉服爱好者等。

吴空来自四川,是一名新媒体编辑,工作内容也包括介绍文博资讯。而在工作之外,她是资深汉服爱好者,也是汉服圈有名的“大师兄”,她经常在微博分享汉服动态,科普关于汉服的各种知识。谈及此次参加节目的原因,吴空坦言还是想借此机会系统学习文物相关知识,“这次就想借这个节目督促自己好好的钻研一下。关于文物知识,通过提问、通过跟专家聊,你也可以把稿子写得很好。但是如果要做得更深一层次,那就需要花很多时间。”

于是,她从川大历史系的同学那拿到一份书单,“他们建议一定要避免碎片化,一定要让自己对于文物历史考古的认知是系统的,一定要从考古文物角度对我们的历史文化有一个重新的梳理和认知。”并花了半年时间,从《考古学通论》、《文物学》等教材开始啃起。半年后,她开始系统性地钻研文物本身。她买了很多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关于文物介绍的书,来交叉对比找到重点,“文物的介绍和科普在很多图书里有相当重的个人色彩,如果每一本书都提到的文物,那肯定就是重点。如果有一些观点看上去很吸引人,但是它只在这本书提到,其他的书都不提出来,就说明这个观点可以忽略。”原本只有一个月准备时间的她,因为疫情节目推迟录制等原因,她最终准备了一年。

在了解文物的时候

“很容易觉得自己是个文盲”

《中国国宝大会》的题目类型,共涉及以可移动文物为主的陶瓷、玉器、青铜器、书画和杂项共五大类二三十个子类。比如,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青铜何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让我们看到“中国”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

浙江良渚遗址的嵌玉漆杯、山西陶寺遗址的陶鼓、河南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展现了早期中华民族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创造的辉煌文明。

节目赛制和题型的设计也非常多元,比如第四赛段“无界五行”,就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主题进行分类出题,颇有趣味性;题型上,除传统的单选、多选、连线题,还增加了更具互动性的拼图题和填字题等。比如中国古代织物由于不同的纺织技术而有不同的组织结构,所以很多类纺织品都有专属的称呼。有一道题就给出四张图片,让选手回答其分别属于缂丝、绞缬、罗等中的哪一种。这道题吴空很快答对。她说,因为自己对服饰的面料一直就有研究,曾经有一年网上有关于纱、罗等面料的一些讨论。“我当时就买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一些书籍,贴了类似的图片给大家科普。”

在备战节目的过程中吴空发现,关于丝织品、青铜器,以及涉及到古代的神兽的生僻字很多。比如青铜器里的簋(guǐ)、斝(jiǎ)、卣(yǒu)、匜(yí),丝织品里的缂(kè)、缬(xié)、幞(fú),关于动物的騧(guā)、骢(cōng])、骖(cān)、驷(sì)。她也自谦表示,“在了解文物的时候,很容易觉得自己是个文盲。”谈及节目录制最大的感受,吴空坦言还是后悔没有把身体搞好,“录制的节奏很紧张,复习的范围又特别大,你就算知道重点是无界五行、金木水火土,你也拿不准它会考什么。”三周左右的时间,除了节目录制,吴空和选手们就在酒店的小饭厅里扎堆复习。吴空笑言,虽然时间紧凑,但她也兼顾好工作和比赛,拒绝内卷。

身着多套汉服亮相

"每一套都尽量贴合文物主题“

节目里,除了丰富的文物知识外,选手的衣服也颇为亮眼。其中,吴空很多期节目都穿着汉服,她选择这些衣服的一个标准是,“每一套都尽量贴合文物主题”。比如仿阿斯塔那唐墓壁画的唐圆领缺胯袄子、取材于唐代垂领衫和间色裙的汉元素套装、明代圆领对襟衫子搭配仿孔府白罗花鸟裙、仿敦煌壁画西魏供养人的魏晋裲裆裙襦,以及仿帏帽骑马俑的垂领衫子搭配仿新疆出土唐代绿地印花破裙。

在最后离开节目时,吴空说了这样一句话,“喜欢文物不是屠龙之术,它一定会在我们这个岁月,在我们这个时代发扬光大。”之所以会提到“屠龙之术”,是吴空听到过四川马术专家、曾任四川省马术协会副主席的帅培业的一个故事。帅老曾经过多方查阅资料、对比、研究,复制出唐代的马球服,这套马球服于1990年在中国体育博物馆公开展览过。但此后似乎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帅老经常自嘲多年来做的学问,有些不过是“屠龙之技”。学过之后,并不见龙,于是也只能雪藏作罢。

在吴空看来,,我们现在赶上了一个不同的时代,高铁通达、互联网便捷,国内外博物馆的资料,也能很容易搜寻到相关消息,“像《长安十二时辰》中,给出的唐朝人的打马球的形象也是相对靠谱的。所以我当时就讲了这个故事,可能对于过去了解文物知识,它就是屠龙之术。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些打马球的知识,我们可以把它做成汉服,可以让它承载更多的意义,甚至可以让它作为一个体育运动重新给兴旺起来。”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