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加强黄河源若尔盖湿地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 呵护“地球之肾”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5-24 19:37 33813

封面新闻 记者 田之路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若尔盖湿地,位于四川省北部,总面积2.87万平方公里,生态红线面积0.8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植被集中分布区,是黄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区、黄河重点水源涵养区。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认为,保护好湿地,应制定湿地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加大若尔盖湿地保护修复力度。

据监测和计算,若尔盖湿地在枯水期向黄河补水占总径流量的45%,一般季节占总径流量的30%,为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若尔盖湿地水位持续下降、面积大幅减少、沼泽旱化、湖泊萎缩,草地退化和沙化加剧,鼠害仍较为严重;上世纪70年代湿地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40余年间湿地面积锐减三分之一。近年来,该地区全面推进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已治理沙化草原2.4万公顷,沙化土地年递增率降低至5%以下。

“我认为,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仍需进一步加大若尔盖湿地保护修复力度。”王建明建议,全面开展若尔盖湿地综合调查评价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统一开展若尔盖湿地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综合调查、评价工作。摸清时空分布特征,评估生态风险,找准问题成因,为加强水源涵养地的统一管理、科学保护、系统修复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权威的数据支撑。

王建明认为,应编制若尔盖湿地保护修复专项实施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系统保护原则,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总结生态治理经验,配套制定实施《黄河源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实施规划》。明确水源涵养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任务要求、责任体系等,以加强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地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统筹指导。

“其次,要设立国家级专项,统筹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发挥专业队伍优势,开展若尔盖湿地保护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形成典型经验并推广应用。”

最后,王建明提出充分利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山水林田湖草信息数据体系、山水林田湖草信息服务体系、生态保护修复效果的监测评价及运行过程中的决策分析体系,形成一张图智慧管理平台,切实提升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管理决策水平。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