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静染携非虚构作品《西迁东还》亮相天府书展 与读者分享一代大师风骨 

封面新闻 2019-11-30 13:57 36011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四川乐山五通桥是一个散发历史魅力的地方。1940年代抗战时期,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西迁至四川大后方。乐山是岷江边的水码头,有交通之利,又有丘陵山地的屏障,成为了被选择的对象。五通桥也是作家龚静染自幼生长的地方。早在2005年,龚静染开始涉猎地方历史题材的写作,出版过《桥滩记》《昨日的边城》等“小城”叙事体的非虚构作品。那些离自己既近又远的那些历史人物,开始进入他的阅读和写作中。他逐渐对那段历史认识更多、也更清晰。2018年,龚静染开始梳理、书写这段历史,这就是2019年10月出版的非虚构作品《西迁东还》的来源。

2019年11月30日,龚静染携《西迁东还:抗战后方人物的命运与沉浮》亮相天府书展,与知名专栏作家宋石男一起做了一场名为“抗战后方人物的流寓史”为主题的新书分享活动。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以来的古代传统文化与大师精神风骨的传续,并围绕《西迁东还》的创作、西迁东还的历史意义、四川文化的独特人文价值等话题与龚静染展开了精彩的对话。活动由任教于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的青年学者邱硕主持。

三位嘉宾以其独到的认识和观点,带领读者朋友们感受抗战时代的波云诡谲和一代大师的铮铮风骨,体察真实的人世和复杂的人性,重温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典范,更以亲身实践的历史写作观点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丰富了读者对历史写作的知识与经验。众多读者来到现场参加分享会,气氛热烈。

《西迁东还》是一部关于抗战后方人物的书,讲述了抗战时期的一段流寓史。书中记录的人物包括马一浮、熊十力、南怀瑾、叶圣陶、范旭东等,涉及学术界、文艺界、政商界等多个领域的人物。共十五篇,勾连到数十位近现代人物,各自独立,又彼此勾连。集碎片为镜面,照出的是一时之俊彦。柴米油盐,婚丧嫁娶,在乱世中大师们到底度过了怎样的一段生活呢?他们或沉溺山水,迷茫度日;或专心致志,著书立说;或身陷泥沼,苦苦挣扎;或贫病交加,命运多舛……人生况味,各不相同。这其中的种种情状,也许与我们的想象大不相同,但却是真实的人世写照。对当时生活情状细致而生动的描绘,是《西迁东还》这部书的魅力所在。

“集碎片为镜面,照出的是一时之俊彦。”在龚静染看来,马一浮、熊十力、叶圣陶、南怀瑾、凌叔华、范旭东、侯德榜等一大批那个时代的民族精英代表,不远万里来到乐山,或创办教育,或著书立说,或重兴实业……做的都是传递文明火种,延续民族生存发展命脉,有未来眼光和世界眼光的大事。通过写他们,“能够看到在纷乱、贫穷、焦灼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所思所为,这才是一个民族的根和希望,而那一段历史的闪光点也许就在他们身上。”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