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张锦红:双忠祠看花

封面新闻 2022-07-14 10:41 65807

文/张锦红

绵竹双忠祠是我爱去的地方,春秋季天气不热,树荫下,与文友品茶谈文,别有一番雅趣。

那日,恰逢德阳几位文友来紫岩书院喝文学茶,又逢双忠祠的蔷薇、木香花芬芳,我们被万千花朵包围,身心皆被茶香与花香萦绕。从紫岩书院出来,漫步剑南老街,穿过朱家巷,几分钟就到了诸葛双忠祠。

大门上醒目的“忠孝”二字,黑漆大门为其增添了几分肃穆。门上对联赫然入目:“一门三世英风挺,万古双忠大节标。”门柱子上也有一副对联:“春秋祭祀秾双模,父子忠魂归一抔。”告知人们,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同葬于此,表达了后人对诸葛亮一家三代的敬仰之情。

进入祠内,最先看到的是草丛中三座呈捆绑姿势的跪地石像,这便是“蜀汉三叛”傅士仁、糜芳、郝普。三人临危倒戈背叛蜀汉政权,为后人所耻,也给游客以警示。

紧挨着便是拜殿。以前在拜殿内有一组大型彩塑《魂壮绵竹关》,再现当年诸葛瞻父子死守绵竹关、以死报国的悲壮情景,后来被地震损坏,还未及恢复。眼前的拜殿,迎面是诸葛瞻、诸葛尚父子的画像,戎装披挂,相貌堂堂,一身正气。

前面匾额是张爱萍将军书题的“汉室忠烈”,上方横匾是著名戏剧作家曹禺先生所题“魂壮绵竹关”。另有三副对联,对父子为抵抗魏国大将邓艾率领的攻蜀大军而战死绵竹关的事迹进行了精辟概括。想到诸葛瞻父子死守绵竹关的情景,我的眼睛湿润了。

拜殿后面的墙上,刻有诸葛亮写给诸葛瞻的《诫子书》。从中不难看出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我以为,这是今天我们教育子孙最好的励志怀古,同时也是弘扬文化自信的内容之一。

走过拜殿,便是诸葛瞻父子的合墓,巍然耸立,周围有石栏相围,墓上青草覆盖,巨大的石碑立于墓前,墓碑上“后汉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诸葛瞻子尚之墓”等文字清晰可见,让人肃然起敬。旁边两株铁树粗壮苍劲,应该有几百年的树龄,静静地守护在墓前,见证人们对诸葛一门忠烈的敬仰。

墓前凭吊,有人问这是衣冠冢还是真身墓。诗人李炬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个崇尚诸葛父子先贤忠烈的地方,以史为鉴,我们前行的脚步才会更有劲。

上得台阶,来到启圣殿,这里供奉的是诸葛亮和黄月英夫妇的彩塑坐像,两侧是诸葛瞻和诸葛尚彩的塑像,殿两侧的墙上悬有裱画,内容是诸葛瞻父子死守绵竹关的故事。殿内外的对联,赞颂了诸葛亮一门三代的忠孝美德。正因为此,绵竹城自古才享有“忠臣孝子纲常地”的美称。

沿着启圣殿旁边翠竹掩映的小路,绿树成荫,蔷薇和木香花自在地开放着。走着聊着看着,花香吸引大家在转角处停下来,红的、白的、粉色的,密密麻麻、层层叠叠,长期身在城里,难得看到这么大阵仗的鲜花绽放。这香轻灵、淡然,有着清风盈袖般的温婉。

我站在一架爬满竹篱的木香花前,理理头发,想让这花的清香也钻进头发里去。虽说现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蔷薇的身影,但这样大的一架素雅蔷薇还是少见的。这些花儿呈简单的五瓣,洁白的花瓣简洁明亮,禁不住暖风的逗引,一簇簇一丛丛,在碧绿的藤架上绽开了笑颜,涌动着清香。

旁边还有一架粉色的蔷薇,也是簇簇交织错落,似一幅淡淡的水粉画,摇曳在春风里,形成一道天然的花墙。面对如瀑的花簇,文友们都近前把脸庞凑到花蕾前,嗅着扑鼻的清香。我看着、嗅着花香,感觉有一种穿越灵魂的明媚。

在弥漫着花香拥抱的清静中,我们在双忠祠的小院里坐下来,一杯清茶仿佛将外面大街上的喧嚣推得远远的。看着茶叶在杯里像微缩的芭蕾舞者般舒展开来,我的心情从来没有过的好。

【作者简介】

张锦红,网名一抹幽蓝,四川德阳市作协会员,现居绵竹。闲暇时喜欢看书、骑行、手机随拍等,做着与文字不挨边的工作,却一直热爱着文字。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在封面新闻发表的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