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整理8页资料 推荐“天府文化地标”

封面新闻 2018-01-24 16:33 32136



巴金曾造访锦城艺术宫 图据受访者

封面新闻 见习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上官国风

1月1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评选活动,报道一经推出之后,唤醒了读者的城市记忆和文化乡愁,迅速成为热议话题,被各大门户网站积极转载。23日下午,一位74岁高龄的老人,出现在了华西都市报报社楼下,带着自己亲手整理好的资料,向记者推荐了自己心中的文化地标。老人名唤邓光奇,是一名书画艺术家,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和四川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想作为一名读者,和一位普通的市民,来向你们推荐‘天府十大文化地标’。”邓光奇表示,自己是在报纸上看到了“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的评选活动,对此感受颇深,故造访报社。“我看到了蒋蓝的那篇报道,他说:‘如今一些地方,伴随现代化进程的热闹推进,其历史记忆渐渐被掩盖,地方的历史文化逐渐变得悄无声息,未来更可能消失在人们的视线深处’。我觉得说得太好了,而且他还一口气推荐了10个文化地标,所以我也要来推荐我心中的文化地标——锦城艺术宫。”

文化气息浓厚  巴金曾专程来看

锦城艺术宫

锦城艺术宫坐落在成都市市中心,西向美丽的天府广场,北临繁华的蜀都大道,占地1885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现代化多功能的大型文化场所,于1987年正式竣工。而在邓光奇看来,锦城艺术宫建成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锦城艺术宫的修建,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剧场,它的历史,是和改革开放一起诞生的,甚至它比国家大剧院建立的还早。同时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第一个重点文化设施建筑。”锦城艺术宫的历史性,是邓光奇首要提到的。在他看来,这也是评选文化地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邓光奇也谈到了锦城艺术宫的文化内涵,评论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的主体是气势恢宏的剧场,而艺术宫的装饰外墙,是由17幅以‘华夏蹈迹’为主题的巨大壁画组成。”在这些壁画中,既有远古时代人们身穿兽皮,用舞蹈向日月表达崇敬;又有反弹琵琶这一代表大唐文化优美的舞姿和宫廷舞蹈艺术;更是有近现代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这些壁画,都体现了中华演艺文化发展历史,以及对美的艺术追求。”

邓光奇还向记者披露道,著名作家巴金逝世前最后一次返回家乡,就参观了新建成的锦城艺术宫。“观看演出前,巴金对工作人员说:’我听文联的同志说,你家乡有个好剧场,因此我专程来观看,我太高兴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邓光奇的语气中还是难掩激动之情。

追忆芳华 艺术宫是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邓光奇

当邓光奇将锦城艺术宫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一一道来时,不免让人好奇,为何他会对艺术宫有着如此深的了解。原来,邓光奇作为锦城艺术宫的建设者之一,亲自参与到了艺术宫的基本建设工作中。更是在其建立完成之后担任了艺术宫的美术师。说当年那段芳华岁月,邓光奇在采访中数度哽咽,双眼饱含着热泪,向记者讲述道那些日子对他而言有多么重要。

“1985年,我有幸参加了锦城艺术宫的建设工作,这是我人生与艺术的一次大转折。到1987年,艺术宫正式竣工,我担任艺术宫的美术师。再到2004年正式从单位退休,在锦城艺术宫的经历也是我艺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是把这座建筑当作我的青春来看的。”

用邓光奇的话来说,当时他的工作就相当于刻石艺术的总监,装饰艺术宫外墙的17幅壁画,都是名家设计出,再由他描绘到花岗石上刻成的。“这个壁画是一幅是5x6米,它由很多个小块构成的。要先勾线到这些小块上,再交给刻工去刻,同时我还要把关它的艺术和水平。当时我们来整这个17幅画,花了接近一年的时间。”

不管锦城艺术宫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还是因为与其有着难舍难分的情感,邓光奇此次亲自主动来到报社,足以看到“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评选活动,勾起了一代人对于城市的文化记忆。看到邓光奇亲手整理和书写的有关锦城艺术宫的、整整8页A4纸的资料,和老人在寒风中花白的头发,都让人动容不已。

邓光奇还说到,此次的评选活动的意义十分重大。“现在一些建筑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再隔几十年,就全部掩盖了。就报道里作家蒋蓝说的,有很多建筑在我们现代的热闹推进中,已经在逐渐消逝甚至被遗忘了。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举办的这次评选活动,就是要让更多人记得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

评论 4

  • fm35546 2018-01-24

    不错👍

  • 半世流离 2018-01-24

    呵呵,收藏起来

  • 丢猫少年 2018-01-24

    谢谢整理!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