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丨认认真真写岁月 丁肃清评刘国震《岁月与人》

封面新闻 2018-10-21 21:54 31674

□丁肃清

刘国震是个挺有意思的人。职业是警官,职外是作文,写了二十多年了,出版了好几本书。最近,他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岁月与人》。别人出书都是尝鲜儿、新文新作,他出书则都是旧文旧话,这本文集里的文章都标记注着年月日,一看,都有十年二十年的“文龄”了,再看,这些文章又都不显得老、不显得过时。他不是没有新文章,这之前他曾出版有《凝思与歌唱》《凝望岁月》《感悟浩然》等,报刊上也常有新作发表。

《岁月与人》,只看这书名,不卑不亢、不俗不雅。一个人,站在岁月面前,不怨不悔、不亏不欠,这很像是刘国震。什么叫做好文章?不过时的文章乃是,写了很久再看还鲜眉亮目乃是。《岁月与人》首篇是从诗说起,“被蚊子叮出的诗”,第二篇、第三篇乃至其中很多篇,也都是诗的话题,诗人诗事,诗情诗意,在漫漫的叙事中都活得有鼻子有眼,有情有感。让人觉得他的散文就是从“诗”里长出来的。这也不怪,因为作者起初就是写诗的。诗人作散文,其语言的成熟与美感不用怀疑,《岁月与人》的语言都顺理成章、浑然天成。诗人作散文的优势常常更有联想和发现,写蚊子叮咬他,“嗜血者,常哼着柔情的小调”,由此又联想到了苍蝇、老鼠、臭虫,由此暗喻了人性的卑劣。“两首‘绝命诗’”一写吉鸿昌的,其英烈英名盖棺定论。二写汪精卫的《慷慨篇》,作者是把其人掰成了两瓣而论,以求证“以人废文”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而“浩然献给周总理的一首长诗”一文,表现的是浩然对总理的真情,更是作者对浩然的敬佩和热爱。《岁月与人》里至少有十多篇题目都有浩然,加上之前他的那本《感悟浩然》随笔、评论集,他对浩然的研究是系统而持久的,是全面而纵深的,覆盖了其全部作品的。他对浩然文学创作的来龙去脉、对其相关资料的收藏,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从短篇《彩霞集》《春歌集》到长篇《艳阳天》《金光大道》《山水情》《苍生》,再到浩然大量的其它作品,刘国震都如数家珍,谈及必是滔滔不绝,对浩然的创作艺术、文艺思想都有其独到见解。刘国震固守着浩然文学寸土不让,当是一种文学操守,更是一种社会操守。

除了浩然之外,《岁月与人》更多地写了别的,社会的方方面面,人情的炎凉冷暖,其艺术表现力是无可挑剔的,思想性强,社会性强,是这部书突出的特点。作为一个作家,刘国震与众不同的,是把更多的关注给予了社会。文集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漫谈世相,皆持之有据,见解独到。

《岁月与人》的语言少了些柔绵,多了些尖锐,对于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说,这也许是逼出来的。在他的文章里,不存在“怒其不争”的秉性,从这一点上说,他倒是特符合其当年的军人性格、如今的警官形象。他喜欢逻辑地、历史地看问题,反对“跟风”。世情常常是这样的,有些朝云暮雨的人,在那个时候是阿谀巴结,在这个时候就撒泼骂娘。刘国震写《映山红》改词,他认为“新词不如旧词好。”“在经典面前,如果没有能力超越,还是少动斧头为好。”文如其人,他的文章和他的做人心口一致,《岁月与人》即是他的貌相。说真话、别着劲儿说话、替弱者说话,是刘国震的文章的突出个性。

读刘国震的文字,有时不免会对他产生同情之感,如此这般写是不是太累了?在“识时务者为俊杰”生活认知的舞台上,他不是想要夺取什么,他是在拼命地要捍卫着什么。“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鲁迅先生的诗句描写的多么像是他刘国震啊!再说回来,从刘国震文章的字里行间,依稀又仿佛看到了鲁迅的秉性和风格。读刘国震的文章,几乎看不到歌舞升平、花前月下镜像,多半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重,沉重之余又多少有些解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国震是以其文心的顽强感动着生活、感动着岁月。如果文学对名利趋之若鹜,文学就没了筋骨。巴金老人说:“向读者说真话”,《岁月与人》就是这么做的。认知是从阅历中走出来的。作者就是用“认真”二字打发着自己的日子。认认真真写岁月,文学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新的。

【作者简介】

丁肃清,邢台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作协副主席。

(本文有删节)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