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李炎:单桥幻影

封面新闻 2021-01-13 16:50 38941

文/李炎

单桥位于河北献县境内。明清时期,从中原进入北京,均要从上面经过。

刚从画册上看到单桥桥面时,我在心里嘀咕:“这是不是人为的哦?糊弄游客的匠心之作?”这也难怪,现今为了招揽游客,骗人的招数太多了。

当我逐渐走近单桥时,也许是因为对它太上心的缘故吧,心里不免有些许颤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斜斜的不对称的桥身,以及南高北低的桥孔,我又一次在心里嘀咕:“这难道是真的吗?连为了稳固而基本对称的原理都没有的石桥,真能留存500多年吗?”

讲解员说,这是古人的匠心,古人的智慧。为了防止滹沱河在洪水泛滥时对桥体造成毁损,特意设计成不对称桥身。讲解员大体讲了防止洪水冲刷对桥体毁损的不对称桥身原理,但我没有记住;我只知道能在滹沱河上屹立了500多年的桥体,就足以证明这不对称的设计是合理的,是足够科学的。我不由得又一次对古人肃然起敬。

走上桥面,我的心弦又一次绷紧,那凹凸不齐的石韵是绝对不可能人为复制的啊!桥面由不同的石料铺镶而成,不同的石质硬度又各不相同,几百年来,数以万计的脚步从它上面踩过,哒哒哒的马蹄从它上面踏过,由于长时间不停地摩擦,所以桥面上形成了较大的凹凸状。特别是那些参差不齐浑圆的石面,那些纵横交错又深陷的缕缕凹痕,那些形状各异又光滑无比的石块,足以震撼着每个游客的心。

桥面上,一对深深的辙痕纵贯而过,那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马车轮碾压留下的痕迹。由于前车留下了凹痕,后来的马车只能沿着凹痕行走;因为马车轮无法偏离凹痕,于是一辆一辆的马车从那两条窄窄的车辙里压过,碾压的痕迹就越来越深。

桥两边的石栏杆已经有些风化,但上面雕刻的字迹还是依稀可辨,矗立在栏杆上的各种动物塑像造型各异。讲解员说:“只要你认真细看,它们都在对着你微笑呢!”果然,我细细一瞅,每只狮子都含着浅浅的笑意,每只猴儿都笑得那么顽皮,若不用心是看不出来的。它们似乎在和我打招呼,而它们的笑意又各不相同,各有深意。我想,这是不是古人特意留下的问候语呢?答案是肯定的。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对我们关怀备至啊!

在桥上流连,在栏杆上驻目;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当年李自成从单桥经过进入北京时,他想没有想过,几十天后他将无可奈何地从桥上败退?当年陈圆圆坐着香车从桥上经过时,她知不知道,因为她的俏丽而让一代江山易主?暴虐的牛金星从桥面打马经过时,他知不知道,他的骄横跋扈是那么的短暂?”

答案是模糊的,他们也许猜到,也许没有估计到。不管他们猜没猜到,不管他们是否估计到,单桥,这座弥漫着扑朔迷离幻影而又实实在在的桥体,已经为那个时代划上了令人叹服的句号。

【作者简介】

李炎,本名李炳荣,四川省作协会员。在《中国校园文学》《春风》《诗人》《芒种》《青年作家》《星星》《泸州作家》等省市级刊物发表诗文数百件。出版小小说集《磨砺》、诗集《屐痕缕缕》。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