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诺奖得主彼得·汉德克是怎样的人? 孟京辉“愿效犬马之劳”的先锋戏剧大师,曾批评诺奖颁给鲍勃·迪伦

封面新闻 2019-10-10 20:03 37498

汉德克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张谌

比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说,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彼得·汉德克,显得更为熟悉一些。他是孟京辉、史航、牟森“愿效犬马之劳”的大师,也是维姆·文德斯的亲密好友与合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追随的偶像。耶利内克曾说:“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2016年,世纪文景曾引进彼得·汉德克的《痛苦的中国人》。看到这个名字,或许不少人会觉得跟中国人有关。其实不然。《痛苦的中国人》收录了汉德克的四部作品,包括小说《痛苦的中国人》和三篇游记,即《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补遗》。在《痛苦的中国人》中,作为一个出现在主人公梦境中的神秘的陌生人,“痛苦的中国人”一再成为主人公竭力克服内心痛苦的隐喻。

作为很多中国读者心中反传统的象征,汉德克一直是一个叛逆先锋的作家形象。他的《骂观众》是一部神奇的戏。或者说,它根本就不是个戏。汉德克管它叫“说话剧”,你也可以管它叫反戏剧。戏一开场,演员就对着观众说,“在这里,你们不会看到在这里总会看到的东西。在这里,你们不会听到在这里总会听到的东西……你们将不会看到一出戏。你们的观看乐趣将不会得到满足。你们不会看到演出。这里根本就没有演出。”几个演员喋喋不休地对着观众白活来白活去,把传统戏剧、传统舞台骂了一遍之后,就开始骂观众、攻击观众、威胁观众。这个戏的观众肯定不是一般的“贱”,要不然不会买票去看一出名字就叫《骂观众》的戏。但即便是那么好奇的、可爱的、“犯贱”的观众,依然感觉到了强烈的被冒犯感。这种冒犯不仅仅在演员直接对抗观众这一层面,更重要的是,传统戏剧在汉德克的笔下变得支离破碎、分崩离析。这对于带着期待走进剧场的观众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震撼。他们赖以为继的、安全的消遣突然变得如此直接、如此具有攻击性,所有的语言能量不是在演员之间传递,而是直接喷射到观众的眼前,无法回避。这出戏将汉德克推上了风口浪尖,也令他声名大噪。《骂观众》在欧美的多个国家陆续上演,被称为自荒诞派作品《等待戈多》以来最重要的一部里程碑作品,成为戏剧教科书无法跳过的重要篇章。

汉德克

值得一提的是,汉德克曾经直言不讳地评论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他认为“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对我来说,文学是阅读的,而鲍勃·迪伦不能被阅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在反对书,反对阅读。我不想让人误解,我还是会认为鲍勃·迪伦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比丘吉尔、肯尼迪还要伟大。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对文学的侮辱。这个决定很显然是一些不读书的人做出的。鲍勃·迪伦的词,如果没有音乐,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要坚持语言本身的东西,这是我的基本立场。”

评论 1

  • 顾铖东 2019-10-10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