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史迹·十二月市(5)丨男子戴花是宋朝的时尚风潮,苏轼、黄庭坚都是簪花少年郎

封面新闻 2018-07-30 12:43 34581

封面新闻记者 陈荷 实习生 曾贝佳

花卉因其美丽芳香,早早就进入了古人的视线中。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花文化,宋人对花的喜爱可谓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在今天,簪花是一种别样的风景线,但你可能没有想到,宋时鲜花戴到了官员的帽子上,男子簪花甚至成为一种全民化的现象。

有花才能进入皇宫,戴花有详细的官方规定,簪花当宰相成趣谈,朝野上下都爱花。宋代,仿佛被花海浸泡,芳香四溢。

全民化簪花,“金缠腰”戴头做宰相

其实,并非是宋代才开创了男子簪花,南北朝时就有在朝冠上插花的行为。

《隋史》中记载,隋太子外出打猎,头戴玉冠,并插上金花做装饰。

在前代文化的影响下,唐代男子簪花有了较大发展。

新科进士将赐宴折花,皇帝也喜欢对钟爱的臣子赐花簪花。

汝南王聪慧,很受唐玄宗喜爱。一次,唐玄宗摘下一朵木槿花,插在他的绢帽上。汝南王作舞,帽上的花却没有落下。

宋代男子簪花达到鼎盛,甚至成为一种全民化的现象。

宋代统治者对簪花文化的认可,推动了民众簪花的风潮。

宋徽宗最具代表性,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陪行的官员侍卫也都要簪花。

但也有官员不喜簪花。宋初官员对赐花表现出排斥情绪,御史釆取应对措施,如果官员不把所赐之花戴在头上,就要受到御史的弹劾。

男子簪花成为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嘉定年间,簪花规定愈发详细而系统,什么身份戴什么花,都有明文规定:“罗花以赐百官,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太上两宫上寿毕,及圣节、及锡宴、及赐新进士闻喜宴,并如之。”

官员对簪花的推崇,带动了民间簪花之风,使得簪花现象蔚为大观。

《东京梦华录》里记载,汴京大街上“游人如织,子弟多有簪花者。彼女子争睹围观者众,有甚者,窃羡之,低蛾眉,其状若狂”。体现了民众对簪花的狂热推崇。

北宋时,有一种芍药,上下为红色,中间有一圈黄蕊,形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官员,被称为“金缠腰”,且当时只有宰相才穿红色官袍、系金色腰带,所以皆以能观赏此花为升官吉兆。

时任扬州知州的韩琦邀请宾客观赏,剪下4朵“金缠腰”,插在自己和王珪、王安石、陈升头上。

说来也奇,此后的30年中,4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

于是,历史上有了“四相簪花”的典故,民间有了“四花之瑞”的吉祥之意,芍药也成了花瑞的象征。

生花、象生花、琉璃花,宋时簪花品种丰富

鲜花花期短,易衰败,价格昂贵,聪明的宋人想到了以“假花”代替鲜花簪戴。

簪花种类随着簪花风气的兴盛而丰富,主要有生花、象生花、琉璃花等。

对此,西南大学的谭艳玲作了详细研究。

生花,即鲜花。宋人主要在节日和宴饮聚会时簪花,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莽花。

“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端午节时,戴艾叶、權花。

九月九日,登高燕饮、簪戴菊花。

每个季节的时令鲜花,都会成为宋人佩戴的选择。

牡丹花也受欢迎,其中的名贵种只有皇帝才能佩戴。

名贵品种姚黄就是一例,牡丹花开时,宋神宗游幸皇宫附近的金明池,洛阳进贡一朵姚黄花,“花面盈尺有二寸”,宋神宗独簪姚黄而归。

象生花,是宋人制作的假花。象生花通常以罗、帛、绢等材料制成,花中以罗花为最贵,只有宰执以上的官员能簪戴;其次是栾枝,卿监以上的官员簪戴;绢花最次,赐给将校以下的官员簪戴。

《铁围山丛谈》中记载,宋人在辽国使节面前以示节俭,“则内用绢帛花,盖示以礼检。”

南宋时,开始流行佩戴琉璃花,用玻璃制成,十分受欢迎,“京城禁珠翠,天下尽琉璃。”

簪花还受到了苏轼、黄庭坚等文人群体的关注,簪花现象被纳入了诗词中,沾染上了文学气息。

如苏轼“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邵雍“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插花吟》);黄庭坚“乱折黄花插满头”(《南乡子·卧稻雨余收》)、“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还有无名氏的“指酒指花。头上戴花方饮酒。以花插头上,举杯饮。”(《调笑令》)等。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