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34)|晋陵胡氏:科举考试每隔三年一次的制度,是胡宿建议的

封面新闻 2019-11-14 10:39 100021

黄勇/文

胡姓(33)|晋陵胡氏:胡宿为人清白谨慎,为官忠诚正直,兴教育重民生

胡宿后来从湖州调任两浙转运使,又再次入朝,担任朝廷中央枢纽职位:修起居注、知制诰,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臣。

胡宿塑像(资料图片)

拒绝起草召回犯罪宦官的诏令

一次,宫内发生一起案子:一个禁卫晚上摸进宫中偷东西,把宋仁宗都惊动了。

这个案子发生后,担任宫中安全保卫工作的宦官、都知杨怀敏,被贬到地方上去了。但杨怀敏因在宫内任职时间很长,势力很大,关系复杂,他疏通关节,让宋仁宗同意召回他,并官复原职。

宋仁宗叫胡宿起草诏令,胡宿退回召还杨怀敏的谕旨,拒不起草诏令。胡宿公然违抗皇帝的旨意,这还了得!不过,宋仁宗毕竟是个仁君,没有治胡宿的罪,就问他为何抗拒。

胡宿说:“卫士进入宫中偷盗一事,没有彻底追究杨怀敏的责任、判他死罪就算是很宽容了,怎么还能让他继续留在皇上身边呢?”

宋仁宗认为胡宿说得很有道理,取消了召还杨怀敏回朝的念头。

包拯想包庇部下,胡宿对包拯讲明后果

胡宿还曾经与名满后世的包拯发生过冲突,但实际上却相当于救了包拯。

泾州(州治在今甘肃泾川县)的士兵因为军饷发放不及时,相互煽动想叛乱。朝廷察觉及时,对想谋反的人进行了处理,又下令弹劾与此事相关的三司官员。

当时的三司使是包拯,包拯想保护下属,不予追责。胡宿对包拯说:“泾州士兵谋反确实是大逆不道,但应该给的军饷超过了85天还不给,主管官员怎么能无罪呢?你不知自我省察,还抗拒皇帝命令!”

包拯听了胡宿的话后,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即查办了下属官员。

古代科举考试(资料图片)

建议科举考试3年举行一次

当时的科举考试为每4年举行一次,有人认为4年时间太长了,应该改为两年一次。

胡宿认为,两年考一次,间隔太短,当时交通不便,会让读书人把大量时间耗在赶考路上,没有闲暇时间读书而荒废学业。

所以,胡宿建议3年举行一次。最初,大家都不同意他的意见,不接受他的建议。

但实行两年一次科举考试几次后,读书人果然都觉得不便,于是朝廷就采用了胡宿的建议。

后世的科举考试每3年举行一次,就是从胡宿的建议开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胡宿的一个建议,影响了科举考试近900年,功莫大焉。

劝谏宋仁宗立太子

宋仁宗一直没有儿子,他叫胡宿撰写青词,在祖先陵墓和名山大川去祈祷,以求得儿子。

胡宿给宋仁宗上疏,举太祖赵匡胤舍弃儿子赵德昭而立兄弟宋太宗为皇储的例子,请宋仁宗不要坚持有了亲生儿子才考虑立嗣的念头,应该早点考察宗室中贤明的人立为太子,这事定下来了,天下人的心就安宁了。

在古代,皇帝立太子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历朝历代为了立太子一事,闹出了许多血雨腥风的大事,大臣议论皇储,是很犯忌的。

胡宿劝说宋仁宗立太子,宋仁宗不仅没有觉得反感,反而很有感悟,不再祈祷,选立了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为太子,即后来的宋英宗。

枢密副使任上,胡宿坚持宋辽修好

后来,宋英宗任命胡宿为枢密副使,主管军事。

名将赵滋镇守边关,管理宋辽界河事务,禁止辽国人到边界活动,甚至不准捕鱼、割苇草,因而常常发生争斗,边界纠纷急剧上升。

对此,胡宿对宋英宗说,宋辽南北通好60年,内外都很安宁,边界发生的纠纷,都是因为一些小事发生的,哪里用得着大动干戈?燕蓟被辽人占据,有些官员认为是耻辱。但现在条件根本不具备,想要收复失地是妄想。在这样的局势下,希望能坚守两朝法度,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天下就非常幸运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胡宿的岁数一天天大了,他几次提出退休。

治平3年(1066),胡宿辞去枢密副使职务,任观文殿学士,出任杭州知州。

第二年,胡宿以太子少师身份退休,还没来得及向宋英宗谢恩就去世了,享年72岁,被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文恭”。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35)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