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蜀地曲艺丨四川荷叶黄志② 感念师恩 传习何克纯授徒精神

封面新闻 2018-11-20 07:00 37184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像 刘开怡

四川荷叶由川剧派生而出,约形成于清末,最常见的演出形式是一人手持竹签、苏铰和檀板说唱故事,艺人用红绿绸带系在苏铰下面,下垂红绸状如荷茎,而苏铰状似荷叶,因而得名“荷叶”。何克纯嗓音宏亮,唱腔圆润,吐词清晰,其演唱人物,绘影绘声,维妙维肖,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他曾与全国相声大师侯宝林、全国曲艺家孙书筠同台演唱,深受观众喜爱。

“我老师的唱腔很优美,他的嗓子很好。他儿时家庭条件不好,在潼南的时候做过船工,带头喊过号子,嗓子好。他后来拜师学荷叶,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形成了他独特的派别,叫‘何派’。”黄志说,“艺术没有宗派,只有流派。因为荷叶派生于川剧,他把荷叶的唱腔运用得那么好,演绎得那么动听,不光是普通观众喜欢,川剧的艺人都服他。”

拜师之后,黄志每周都要到何克纯家里学习,“他教我的时候非常耐心,他晓得我家里很困难,那时候我父亲去世了,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从东城根搬到了犀浦住。我老师对我特别好,就像待他的儿子一样。真的很好。”回忆起自己学艺的场景,黄志感慨万分,“那个时候学艺不像现在,拜师要收拜师费,要请客呀。没得,任何都没得。”

15岁就拜在“荷叶大仙”何克纯门下,跟着师父系统地学习了近20年荷叶表演技巧和唱腔,黄志可谓得到了何克纯的真传。在收徒上,他也传承了师父的精神,“我要收徒弟,我很操心,而且我会给学生做饭,我要管学生。我(这么做)不是为了学生,是为这份事业,为荷叶培养人才。”

至今,黄志仍在寻找自己可以教授的学生。“为啥?第一他(她)要有嗓音条件,二是他(她)的形象,三是他(她)学来做啥子,我是一直还没发现。”谈及未来收徒,他表示要打破一些不好风气,“有的人收徒要写某某艺术家拜师庆典,收拜师费,还要弟子请客。我收徒弟,不允许提东西来,我们的师徒情,要建立在纯洁的友谊上。拜师也不用下跪,不要喊师父,太老套了,现在蹬三轮都叫师傅。真请客的话,我建议AA制,哈哈哈。”

【下期预告】

1964年,经过4年多的学习,黄志掌握了荷叶的大部分唱段。19岁的他把曲艺艺术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在“轻骑队”的日子,黄志白天上台演出,晚上就在纸上勾勾写写作唱词。然而,命运弄人,原本打算一辈子从事曲艺的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次转折。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