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巴蜀鬼才”魏明伦① | 9岁登台唱戏,辞别校园入梨园

封面新闻 2018-09-24 15:09 38977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 关天舜

/人物档案/

魏明伦,1941年出生于四川内江人。当代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被誉为“巴蜀鬼才”。代表作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岁岁重阳》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戏曲文学戏本。其中,《易胆大》与《四姑娘》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连中三元”,剧坛罕见。尤其《潘金莲》1985年问世,引起社会各界大讨论,余波回荡十余年不止。魏明伦在杂文和辞赋方面也造诣颇深,2012年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巴蜀鬼才”魏明伦

魏明伦的家在市中心一幢26层高的复式单元里,门口上书“魏府”,大气十足。推门进去,书香之气铺面迎来:电视墙右侧,贾平凹手书“蜀中大鬼”,左侧冯骥才题词“巴山秀才”,中间横幅“董狐笔”,字大如斗,落款黄苗子,意赞魏明伦秉笔直书。顺着客厅,走廊两侧,韩美林、范曾、吴冠中等人的真迹映入眼帘,仿若小型展厅,翰墨飘香。77岁的魏明伦略有消瘦,但他镶边眼镜搭配蓝色格子衫,精气神十足,凸显大家风范。

魏明伦家中

魏明伦童年失学,9岁就登台唱戏,赚钱养家。不同于其他人从娃娃生开始,魏明伦一上台就是主角,“九龄童”的名号唱响川南一带。小学只读三年,就辞别校园入梨园的魏明伦,并未就此放弃学习,他开启了“台上唱戏台下读书”的模式,从诗经楚辞,到汉赋汉史,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均有涉猎。

1950 年 ,9 岁的魏明伦演出《下游庵》

“当时我是台上生旦净末丑,台下诗词歌赋文,齐头并进。”魏明伦读书读得很杂,不仅掌握古典文学,对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甚至江湖上的民间文学都看。“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什么都读,尤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文学比较熟悉,对当时的现代文学比较了解,40、50年代作家的代表作,都看过。”

1957 年 ,16 岁的魏明伦自编、自导、自演《冲霄楼》

魏明伦将自己在戏曲、杂文、辞赋领域“三足鼎立”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三个“童子功”,一个是戏剧童子功,一个是文学童子功,还有一个运动童子功。“有童子功的人很多,从小学戏的人也不少,但同时具备文学童子功的就比较少见了,我是文学与戏剧童子功齐头并进,同时具备的。”而“运动童子功”,则让魏明伦“打开了眼界,过早的接触人生,经风雨、见世面,成为一个早熟早慧的人。”

青少年时期的魏明伦温文尔雅

魏明伦感谢这些坎坷遭遇,让他从小就具备了一种忧患意识,从小就具备一种逆向思维方式。这三个童子功,造就了魏明伦日后在戏剧、杂文、辞赋的“三足鼎立”,也凑成了他的“三独”精神,即独立思考、独家发现、独特表述。“独立思考就是什么都问个为什么,因为独立思考,不是人云亦云了,所有的独立思考就会有独家发现。凡是有独家发现了,肯定有独立思考。逐渐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又有独特的表述,通过独特的表述,把我独立思考所得到的独家发现表达出来。”

除了“三独”精神,魏明伦创作还有“二民”主义,即“民族”和“民主”。“我的艺术形式都是继承保持发扬民族的,川剧、杂文、辞赋、碑文、骈文都是民族的特点,但我创作的内容是民主,都是在向往民主、争取民主、倡导民主。‘二民’主义,形成了我的特色。”

【下期预告】

魏明伦12、13岁就从事剧本创作,他的创作不求多而繁,追求少而精。作品追究文学性,倡导“台上可演,案头可读”。其作品《变脸》于2002年选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

评论 4

  • 全村最靓的崽 2018-09-29

    👍

  • 全村最靓的崽 2018-09-29

    真不错

  • fm516114 2018-09-25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