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67)|江浙胡氏:胡长孺为官清廉,家境贫穷,坚持道德操守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6-11 16:41 108434


胡姓(66)|江浙胡氏:胡则族子胡稷言从婺州迁居苏州,住在今拙政园的位置

黄勇/文

在浙江永康市,宋元时还有一个以胡居仁、胡长孺为代表的胡氏家族。这个胡氏家族世代居住在台州(今浙江台州市),唐朝时迁居到婺州永康县,成为永康人。

在宋朝,这个家族非常兴盛,尤其是在南宋,“以进士科发身者十人,持节分符,先后相望。”

胡长孺画像(资料图片)

胡长孺出生于官宦世家

胡长孺的曾祖胡咱,官至迪功郎、钦州司法参军,为人豪爽,仗义施财,人称“郑庄(西汉大臣郑当时,字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而留名青史)”。

祖父胡岩起,字伯岩,嘉定7年(1214)考中进士,出任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知县,后调任江西提刑司干办公事。

在江西时,胡岩起遇到一起大事:部分士兵作乱。这是很严重的事件,胡岩起帮助上司出谋划策,巧妙地平息了叛乱,并解救了很多被裹挟的士兵。

胡长孺的父亲胡居仁,淳祐4年(1244)考中进士,累官至台州军知军。胡居仁文章写得好,官也做得好,在当时被称为“二绝”。

生活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胡长孺更是接过父辈的旗帜,让家族的荣光更为闪耀。

南宋灭亡后胡长孺隐居,后被忽必烈征召出仕

胡长孺,一作艮儒,字汲仲,号石塘,生活在宋末元初之际。他自幼熟读经书,诸史百家,律令章程,无不贯通。

咸淳年间,他的外舅徐道隆出任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胡长孺跟随入川。

咸淳10年(1274),胡长孺以任子(因父兄功绩而保任官职)的方式进入仕途。

在朝廷举行的铨试(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中,胡长孺考中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隔槽酒务。

可惜,胡长孺生不逢时,南宋王朝很快灭亡,秉性正直的他不想再出仕,隐居在永康县山中。

至元25年(1288),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求贤,胡长孺等人被强征到大都(今北京市)。胡长孺先是在集贤院待诏,后被任命为集贤院修撰。

生性刚直的胡长孺,没多久就与主持集贤院工作的宰相议事不和,改任扬州路儒学教授,又改任建昌路儒学教授兼建昌路录事官。

后来,胡长孺转任台州路宁海县(今浙江宁海县)主簿。

把上官欲贪污的钱财拿来赈灾

当时浙东遭受饥荒,百姓饿死无数。宣慰同知脱欢察奉命前去赈灾,从赈灾款中拿出25万,叫胡长孺帮他收好,就去别的地方了。

胡长孺知道脱欢察想贪污这笔钱,把钱全都散发给了灾民。一个月后,脱欢察回来,向胡长孺索要那笔钱。

胡长孺把救灾案卷给他看:“钱都在这里。”脱欢察大怒:“你的胆子硬是有山那么大哦!哪个喊你干的?太放肆了嘛!”

胡长孺说:“老百姓一天没饭吃,就会有人被饿死,我来不及向你上报。但救济账目都在这里,你可以查证。”

脱欢察虽然鬼火冒,但又不敢再问,只得悻悻然离去。

胡长孺足智多谋,断案如神,宁海县民间至今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延祐元年(1314),胡长孺转任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场盐司丞,他以病辞,没去赴任,从此隐居在杭州虎林山。

被门人私谥为“纯节先生”

胡长孺为官清廉,家境贫穷,却坚持道德操守。

至治3年(1323),在去世前的最后一天,他准备好酒食,请来邻居好友,与他们一一道别。

晚上,他像平常一样入睡。胡长孺有哮喘,到了半夜时,呼噜声忽然停止了。

他的儿子赶紧起来,看到胡长孺穿戴整齐,端坐而去,享年75岁,门人私谥他为“纯节先生”。

胡长孺的堂兄胡之纲、胡之纯,都以经术、文学、书画闻名,连同他在内,人称“三胡”。

胡长孺师承南宋理学大师余学古,渊源于朱熹,著有《瓦缶编》《南昌集》《宁海漫抄》《颜乐斋稿》等。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68)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