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七旬老人捐出陪伴他51年的自行车 让它“再出一点力”

封面新闻 2018-10-25 21:22 51131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曹菲 实习生 高丽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骑着一辆永久牌二八自行车的黎志均轻轻握了刹车,右脚抬起,绕过自行车后座,娴熟落地。“嗨呀,小伙子都骑成老头了。”放下脚架,他摸了摸擦得锃亮的自行车龙头,对记者说道。

黎志均今年75岁,满头白发,精神矍铄。10月25日下午,他花费1个半小时,从成都黄田坝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来到红星路二段70号,要把这辆购置于1967年的自行车捐赠给“改革开放 见证四川四十年”展览。这辆老伙计已陪伴他走过了51个年头,一人一车,故事满满。

7旬老人捐出51岁自行车 想让它“再出一点力”

“你看,车架、车把、前叉、车圈,都是锰钢制作,净重只有18公斤。”虽然已经51岁,在黎志均的细心打理下,它依然整洁、精美。车龙头上,上海“永久”标志十分夺目。在上世纪60年代,能拥有这样一辆自行车,是许多人羡慕的事情。

“老大爷,你这个自行车巴适哦。”自行车停放在路边,引来不少人驻足、拍照。也有“懂行”的人,一眼就认出这是当年想买都难买到的永久牌PA13型自行车。最近,黎志均在报纸上看见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征集老物件做展览的活动,决定将自己的宝贝捐出来。

他从胸前口袋掏出用小塑料袋包好的一叠纸张。自行车说明书、购买发票……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一起。发票显示,这辆永久牌PA13购买于1967年4月,花费200元。“永久牌PA13型自行车……在选型设计时不仅参照对比了目前国际上铭牌自行车,还结合我国民族风格,外观美观大方,总的体现了车辆本身自重轻、骑行轻快舒适和强度牢的特点。”说明书上的简介,透着满满的年代感。

“我今天下午1点半,花了一个半小时,从黄田坝出发骑车,走成都西站、苏坡乡、金沙、人民公园、东城根街,再到八宝街,到了红星路。”黎志均说,捐出自行车,参加展览,让它“再出一点力”。

花费半年工资 四处打听购置爱车

车把手光亮的塑料壳诉说着老黎和它的故事。1962年,黎志均从当时的成都航空工业学院毕业,到了清江仪表厂(现为成都航空仪表公司)上班。家住新南门附近的他,除了步行,到成都西郊工作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13路公交车。

“走路的话需要3小时,在当时,公交车只有一趟13路,车程1个半小时,还非常难挤。”黎志均回忆,工作5年后,自己也攒了些积蓄,在心中种下要买辆自行车的种子。

第一次和永久PA13相遇,是个偶然。“我看到有人骑这个车,就问他,这是啥型号?”从那人口中得知,这是一辆新型的自行车,质量上乘。那时候,自行车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需要专门的“自行车票”兑换。

“‘车票’很紧俏,我就四处托人打听,最终从百货公司的眉山仓库调拨,买了一辆。”黎志均说,那时,厂里的司机常常到处拉货,想着他跟外界接触得多,便拜托了师傅帮忙留意。没想到,半个月后,司机师傅便带回了好消息。黎志均说,1967年,当时自己每月工资才38.29元,买下这辆车,花费了他将近半年的工资。

难掩兴奋的黎志均在拿到新车当天就骑着溜了一圈,周围不少同事投来羡慕的目光。偶尔在骑车回家的路上,都会有公交司机停下,探出头来,说:“小伙子,你这个自行车可以哟。”

骑行十余年往返市郊 见证道路交通发展

1968年,黎志均与妻子相识,喜结连理。当时,妻子的工作单位在人民南路,自己在黄田坝上班。为了能够每日与妻子相聚,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在成都市区和郊区往返。

这一骑,就是10年。他说,那时的路不比现在,这条上班的路,既有水泥路,也有碎石铺成的路、还有泥路。多年来,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现在的路面已与往日完全不同。“今天我骑车过来,看到还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了,以前哪有车道啊,所有的车都是混行的。”黎志均说。

直到1978年,黎志均的爱人调到黄田坝上班,自行车使用的频率才少了一些。孩子上幼儿园后,他便在自行车前杠安了小板凳,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并偶尔作为全家出行的交通工作。

2003年退休后,黎志均时不时还会骑着它去买米、买菜、钓鱼,为了保养自行车,偶尔还会给它上点油。“我对车子的保养和维修特别好,现在都还可以骑。”黎志均说,从1967年到现在,51年的时间里,这辆自行车只换过内外轮胎和链条,主要部件完好。这几年,因为年纪大了,家人担心骑车的安全问题,自行车才闲置在车棚里。

珍藏光阴的“老照片”

岁月留痕的“老物件”

变迁故事的“纪念品”

@所有人,40年记忆征集令来啦!

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联合主办“改革开放 见证四川四十年”展览以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变化。

为筹备展览,现在面向社会公众征集“记忆”。如果你还珍藏着光阴的“老照片”,如果你还保留有岁月留痕的“老物件”,请把“它”和“它的故事”交给我们,让我们共同讲好温暖人心的“四川故事”。成功入选后,还有奖丰厚奖金等你哦!

活动参与方式

时间:即日起到10月31日

投稿内容

1. 老照片

(1)投稿作品著作权明晰,杜绝侵权图片,应征照片若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瑕疵,由照片提供者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2)投稿作品为JPG格式(胶片照片请扫描为数码格式,通过审核将由工作人员与您联系沟通),长边不低于2500像素, 清晰度不低于300dpi。胶片照片无法扫描转化为电子版的,投稿人可冲印照片复制品投稿,需7英寸以上,1000×1400=约150万像素(5×7英寸,毫米规格127×178);也可投送老照片原件或底版,需退回的请在投稿说明中注明。

(3)所有投稿作品需要1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诠释该幅或该组作品的拍摄者、拍摄年代、拍摄地点及背后故事。

2. 老物件

(1)老物件报送时,须将老物件提前拍成电子照片JPG格式,并附1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年代、用途、背后的故事等,并注明收藏者的姓名、联系电话)发送至投稿邮箱,工作人员会在初步筛选后联系投稿人。

(2)老物件采取自愿参展形式。参展方式有两种:一是捐赠;二是借展,由主办方在展览期间展出,展览结束后退回。借展的图片和老物件,经主办方筛选后确认展出的会颁发相应证书。

奖项设立

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各3000元;

三等奖2名,奖金各2000元;

优秀奖5名,奖金各1000元。

征集结束后,主办方根据参展要求对所有作品进行评审,评出相应奖项并给予相应奖励。

注意事项

(1)主办方对所有投稿老照片、老物件拥有公益性宣传使用权,符合要求的作品将有机会出现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的宣传报道中。

(2)主办方将向入选展品的投稿人发放参展证书并邀请参观展览。

联系方式

1. 投稿邮箱:

scwc2018@163.com(投稿邮件请标注为“改革开放与你的故事投稿”,邮件正文附投稿人信息与联系方式)

2. 联系电话:

028-86967333,028-86967334  (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梁老师)

3.邮编:

610012

4. 联系地址: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0号四川传媒大厦B区11楼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评论 11

  • 点👍🏻狂魔🤬 2018-10-28

    “小伙子,你的自行车🚲可以哦”哈哈,大爷也有年轻的时候

  • 希望闯天涯 2018-10-28

    佩服

  • 希望闯天涯 2018-10-28

    厉害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