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王砅:用文学的自觉看教育——谈王刊教育小说的社会价值

封面新闻 2022-12-12 10:00 78369

文/王砅

王刊写了很多与教育有关的小说。他往往截取基础教育中的某个片段,比如择校、掐尖、分班等来展开一个个故事,反映“四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嬗变”。这种关切和反思,是极有社会价值的。

《阿加,阿加》是王刊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讲述的是私立学校招生老师周文和贫穷男孩阿加之间交集的故事。

周文热爱教育,本性善良,从教学岗位被调到招生岗位,去外地招收优生。出身贫困家庭的阿加在学习上十分有天赋,是本地中学和省城私立学校招生老师最喜爱的那种类型学生。周文所在的私立学校在省城排名第三,他用了许多办法,成功地将阿加招入。

阿加刚开始学习成绩优异,后来逐渐无心学习,成绩降到班上倒数几名。学校为保升学率,在中考前夕将他劝退。阿加回到当地,好不容易上了高中,并再次展现出优异的学习能力。然而,高二下学期,阿加因早恋酿成大祸,最终疯了。

阿加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这是读者看完《阿加,阿加》后都会情不自禁思考的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讲,阿加的悲剧是他熟悉的世界和新的世界激烈碰撞、没有缓冲造成的结果。在文章末尾,疯了的阿加反复念叨:“游戏?哪个打游戏?浴巾花了不好,我给你说,浴巾花了不好哈。我没穿牛仔裤,牛排,啥子是牛排,花花呢,花花——花花——”

游戏、花浴巾、牛仔裤、牛排,全是他到省城后迷恋上的新奇东西。一个生理和心理正在快速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在缺乏成人的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呢?奥威尔说:“对一个孩子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把他送到一所富家子弟的学校中去。一个意识到贫穷的孩子由于虚荣而感到痛苦,是成人所不能想象的。”奥威尔悲惨人生的基调,就是在8岁时被父母送往一所寄宿学校奠定的。

实际上,一个学习天赋极高的孩子,通过艰苦学习获得好的成绩和好的出路,是深耕于我们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是被祝福和追捧的。然而,如果家校完全无视学生的全面成长,不尊重教育规律,将学生当成学习机器和赚钱机器来安置,教育就不再是传道、解惑、授技、立德、铸魂、塑性、校正、育才的综合,而是讲题-考试-讲题-考试的反复。

不培养学生的审美,不尊重学生的爱好,不提供学生犯错-纠错的空间,不打开学生的视野,不给学生机会连接“我”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间的关系,他们的心灵如何成长?他们的才智何以安放?他们的人生怎样获得诗意和幸福?

王刊是勇敢的写作者,他做过教师,办过教培机构,能将看见的、思考的教育问题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充满良知和善意的书写。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罗伟章说,文学表达要再现本来的生活、应该的生活和可能的生活。王刊透过教育的裂缝,带着读者一起窥探反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文学的自觉。

王刊的小说直面现实,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切身的感受。目前,他已经出版(发表)的作品大都与教育有关。我相信,通过王刊作品中老师、家长、学生等一个个人物间的交集、纠缠,读者应该会对故事背后蕴含的情感与思考,产生某种激荡和触动的情绪。如果这能让他们从被惯性思维所控制的被动意识中摆脱出来反思教育,这不仅仅是王刊,也是其他写作者共同的幸福。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中曾提到,中国是少数从文学层面进行社会改革的社会。但愿王刊的教育小说如蜡烛一般,能驱除基础教育中的那些阴影。

【作者简介】

王砅,四川省作协会员,成都市文联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创作主攻儿童文学和科幻小小说。著有《幻游山海经》系列儿童长篇小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