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史诗 伟大飞跃⑪|一件“钱衣裳”记录川陕苏区经济生活 背后的故事让人感动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6-30 19:43 75764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由中共四川省委主办的“壮丽史诗 伟大飞跃——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正在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上半年成都本土举行的最大规模综合性展览,1.1万平方米的展厅,共展出1200张历史图片和400余件来自全省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等珍贵文物和实物。

在本次展览上,有一件由32张“布币”做成的衣服格外引人注目。这件衣服的“面料”由32张苏维埃时期流通的“叁串”布币组成,针脚细密,中间为镰刀、斧头、五角星、拳头组成的图案。在这件衣服记录着川陕苏区人民生产生活的故事。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转移到川陕边界地区,相继解放了四川通江、南江、巴中三县,随后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2月中旬,在今巴中市通江县召开了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并通过了《川陕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大纲》,规定,在省财政委员会下设工农银行,其职能是“制造苏维埃货币,统一币制,流通苏区金融”。为发展壮大根据地力量,扩大经济来源,满足军费开始需要,支援反围剿,彻底解决百姓生活困难,川陕省委开始着手筹建银行、印发货币。

从1933年夏到1935年春,川陕苏区共制造发行纸、布、银、铜、锡5种质地20多种版式或面额不同的货币,这在全国苏区金融货币史上是举足轻重的,因而是新中国国家金融货币的雏形之一。

布币常用白布和蓝布印制,票面有一串,两串,三串,十串和一元5种,一串相当于面值1000文的铜元。

1934年前后,地处大巴山区的红军川陕根据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描绘家家户户采购年货的热闹场景:“一块银元买年猪,铜钱拿来买汤圆,一串纸币买鞭炮,两张布币买对联”。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在川陕苏区使用布币的情况。

而在本次展览上的布币所制成的衣服,则展示了苏区军民鱼水情。

1934年9月,黄猫垭歼灭战后,因受伤战士很多,医院病房满员,已无力安置,当时有很多老百姓,自发将受伤的红军战士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养伤。张权氏是一名普通农妇,她主动让两位战士住到自己家里养伤,在她的悉心照顾之下,两位战士很快就恢复了。新的战斗马上要开始了,两位战士收拾好行装,将身上仅有的40张布币留给张权氏,以感谢她的照顾。

红军走后,敌人卷土重来,扬言要毁掉红军留下的一切物品。张权氏担心布币被搜走,她起初把布币放在墙缝里,过后又装入瓦罐,但总觉得不踏实。有一天,张权氏想到这是布币,布可以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于是她很快将布币连成了一件衣裳样式,缝在一件旧衣服的夹层里,穿在身上。敌人几次破门搜查却搜不出任何东西,只能气急败坏地离开。

新中国成立后,张权氏捧着这件珍藏了16年的“钱衣裳”,走了10多里山路,来到苍溪县人民政府捐献了这件独一无二的衣裳。

评论 3

  • 茂名磨刀石 2021-07-02

    👍

  • 茂名磨刀石 2021-07-01

    [卖萌]

  • misworld 2021-07-01

    👍👍👍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