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浆:三国贵族夏日消暑的“续命水”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7-16 19:02 118457

三伏热如火,
笼窗开北牖,
与郎对榻坐。
折杨柳,
同塸贮蜜浆,
不用水洗溴。

这是魏晋时期无名氏作的《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其六《六月歌》。

在农历六月,进入三伏天,烈日如火,在北半球,太阳从南面照射过来,古代没有空调,居民一般操作是关上南窗,打开北窗,吹自然风。胡椅(胡床)和带靠的交椅出现以前,人们是席地而坐,或踞床而坐。那时的床叫榻床,坐榻或卧榻类似现今北方的上炕,当然不是为了烤火。诗歌中的女主与丈夫在榻床上相对而坐,喝着罐子里贮藏的清凉爽口的蜜浆消暑,如同在空调房里,一点汗都不会出,也不用洗澡。

蜜浆就是蜂蜜,蜜按照采集环境可分为土蜜、木蜜、石蜜(崖蜜)等,《尔雅翼》:“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曰土蜜。南方地湿,多在木中,故曰木蜜。”石蜜即崖蜜,另外也可以指冰糖,古代冰糖多是甘蔗熬制而成,无论是形状还是硬度,都如同石块,故称石蜜,古代印度制糖技术发达,“石蜜”一词多出现在由梵文翻译而来的佛经中。“浆”指冷饮,相对的“汤”则一般指热汤,如曹爽专政时,司马懿失势,当时有流言形容双方处境:“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

人类食用蜂蜜的历史很早,大概原始人在石器时代就会采集蜂蜜。考古发现,在格鲁吉亚的贵族墓穴里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蜂蜜,在埃及法老墓里也发现过3300多年前的罐装蜂蜜,而且陶罐里储藏的蜂蜜居然没有变质,至今还能食用。我国食用蜂蜜的历史同样悠久,可以追溯至商代,“蜜”“蜂”二字也出现在了甲骨文上。

汉末三国时代,贵族阶层喜欢食用蜂蜜,就连“尚滋味,好辛香”(语出常璩《华阳国志》)的蜀人也抵挡不住蜂蜜的甜蜜诱惑。《全三国文·魏文帝与朝臣诏》载:“新城孟太守(孟达)道:蜀猪肫鸡鹜,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著饴蜜。”原来蜀地猪羊鸡鸭肉味偏淡,蜀人烹饪肉食时往往喜欢加饴糖(麦芽糖)或蜂蜜调味。孟达曾是蜀汉将领,他描述的蜀人饮食习惯自然是可信的。可见川菜自古以来就是甜和辣两味两脉相承。

袁术剧照

袁术喜欢吃蜂蜜。建安四年(199年)夏天,袁术在先后被吕布、曹操击败之后,前往安徽潜山,投靠曾经的老部下雷薄和陈兰,这二人见袁术如丧家之犬,哪还顾得上昔日战友情谊,直接把老领导拒之门外。袁术走投无路,终于想到与同父异母的哥哥袁绍修复关系,毕竟血脉相连,肥水不流外人田,他打算将帝号让给袁绍,自己再去青州投奔大侄子袁谭,结果病逝途中。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韦昭《吴书》记载,当时袁术军中士众绝粮,袁术问厨子还剩些什么可以吃的,厨子回答“尚有麦屑三十斛”,可是世家子弟出身、锦衣玉食的袁术哪咽得下麦屑这类粗粮。袁术口渴,想喝蜂蜜,史书中称,“时盛暑,(袁术)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而死。”《录异传》记载:“袁公路(袁术字公路)年十八,常饭乳,食蜜饭。”作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嫡子,袁术从小把牛奶加蜂蜜当饭吃,没想到在穷途末路时,终究是没能喝到他的“续命水”,一滴也没有,对这位纨绔子弟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

孙亮剧照

孙权的继承人孙亮也喜欢吃蜂蜜。裴松之引用胡冲《吴历》记载:“(孙亮)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吃梅子的季节正是夏季,梅子生津止渴,健胃开脾,孙亮喜欢用梅子蘸蜂蜜消暑,真不愧是一个讲究的二世祖。戏剧的是,当黄门侍郎取来蜂蜜后,报告蜂蜜中发现老鼠屎。孙亮召来藏吏问道,“黄门侍郎可曾向你求取过蜂蜜?”藏吏叩头回答,“黄门侍郎之前确实来要过蜂蜜,但小臣实在没敢给他。”黄门侍郎不服,坚称蜂蜜是从藏库中取来的,里面发现老鼠屎,应该追究藏吏管理疏忽的责任。侍中刁玄和张邠认为,两人口供对不上,只有将他们下狱审理。孙亮却认为,谁是谁非很容易就知道了。他命人将老鼠屎剖开,大家发现老鼠屎里比较干燥。孙亮揭秘道:“如果老鼠屎之前就泡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这颗老鼠屎外面湿、里面干,必定是黄门侍郎刚加进去不久。”黄门侍郎吓得急忙叩头,认罪认罚。正是孙亮这次吃“蜜渍梅”的经历横生故事,才得以被史书记录了下来。

封面新闻记者 文康林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