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四川竹琴谢惠仁③丨一度改练芭蕾 用120斤的杠铃压肩

封面新闻 2018-11-14 07:00 33636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像 黄芯瑜 实习生 李林涛

“荷叶化只船,荷梗化蒿秆,白氏中舱站,青儿把挠扳……”谢惠仁深爱着竹琴,采访中说到兴起时,各种唱段他信手拈来。这都归功于他对竹琴的认真。那时,他每天跟着杨庆文到五一茶社演出,因为爱好,他深钻苦研。

但好景不长,1966年,成都市曲艺团解散,谢惠仁被分派到成都市歌舞团,演歌剧、演样板戏。为了演出,谢惠仁20多岁再学芭蕾舞,其中的难度可见一斑。“芭蕾舞是残酷而美丽的艺术,别人都是从小学,我那时候筋都硬了。好在我练过体育,学过武术,还有点童子功,很快就掌握了芭蕾舞的很多技巧。”

谢惠仁说得容易,但为了达到芭蕾舞最基本开胯动作,他用120斤重的杠铃压肩膀,腿紧抵着墙,一个星期,硬生生地达到要求。“好痛,真的好痛!但有付出才有回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这样,谢惠仁从平民、反派一路演来,不断努力,终于从跑龙套一直演到比较重要的角色。

那时他每天和文艺宣传队四处慰问演出。但芭蕾舞对形体有要求,慢慢地,谢惠仁意识到自己的芭蕾舞生涯即将结束,“芭蕾舞我很刚的!学习芭蕾的过程,身段、节拍等东西学习了不少,这些东西我一直没忘,对竹琴也特别有帮助。”不能跳芭蕾舞也不能演竹琴,他又开始跟着同事学二胡。

一个不识谱的人,开始学习简谱和五线谱,难度可想而知。“从最基本的哆嗦哆开始”,他每天花8小时刻苦练习,“大冬天也坚持在院坝头练,手指拉得流血结疤,剪了,变成嫩肉,接着拉。”这样的努力换来技艺的突飞猛进,一年以后,谢惠仁可以练奏《赛马》,也是这一年的学习,让他学会了很多乐理知识,也给以后的竹琴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来,谢惠仁还学会了金钱板、相声等曲艺。“我们那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是有这么大的韧劲。”他总结,“艺术有它的个性,也有共性,不管什么艺术,都在表演里头,都是让人观赏的。我学的这些对我的竹琴都有用。逗、弹、唱、演,这些基本功造就了我现在的东西。”

【下期预告】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流行歌曲的兴起,四川竹琴变得余音渐稀,越发没有“粉丝”群。谢惠仁开始在这门“老腔老调”的曲艺上下工夫、动脑筋。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