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天府文化地标|乐山老霄顶重装开园 “西南第一楼”被荐文化地标

封面新闻 2018-02-18 20:56 33621

封面新闻记者 丁伟 摄影报道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三。旅游胜地乐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爆满,本地市民“让景于客”另辟蹊径。其中,中心城区的老霄顶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实际上,自从2月13日老霄顶文化公园重装开园以来,这里每天都要迎来许多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

“老霄顶是乐山的文化地标。”乐山文史专家唐长寿曾在嘉城民谣地名“十不得”中写道:“好个老箫吹不得——老霄顶”。作为乐山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曾经的制高点,老霄顶自古以来就是乐山城的地标,其顶上所建的万景楼更是被誉为“西南第一楼”。

历史:嘉州古城制高点 1400年前就有道观

老霄顶文化公园位于乐山老城区。公园总用地面积5.57公顷,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涵盖乐山文庙泮池、棂星门、圣域、名宦祠、万寿观、万景楼、灵官楼等古建筑群。2月18日上午,封面新闻记者在此看到,贴梗海棠花迎春怒放,许多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来此游览。

从山下拾阶而上,迎面是古朴的牌坊,正面写着“老霄顶”,背面写着“高标山”。据唐长寿考证,这是因为老霄顶以前叫“高标山”,这在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便有记载。而大文豪郭沫若亦在《我的童年》中写道:“在我考试期中,我们时常去游城内的高标山。山在城内西部,那和它的名字所指示的一样,实在是高标在一切之上。”

“高标在一切之上”并非虚言。据考证,自古以来,老霄顶就是嘉州城的主山,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周时,山上就建有弘明观,号称道教名山。唐代改名开元观,北宋张君房记其形胜道:“开元观在层岗之上,下眺城邑,俯视江山,二水回潆,众峰环抱”,评其为“郡中之胜”。

探访:遥看大佛和乌尤 被赞“西南第一楼”

老霄顶山势雄伟,两旁放眼一望,随处可见斗拱飞檐,散发出历史的厚重感。上山步道的两旁,布置着许多诗词,主题都与乐山有关。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苏轼的《送张嘉州》、陆游的《登荔枝楼》、薛能的《海棠》……其中,有一部分是古代文人在游历老霄顶时所作。

比如,“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在此留下的《万景楼》就被乐山人津津乐道。据考证,范成大登临老霄顶后后,吟诗赞道:“龙弯归路绕乌尤,栋云帘雨邀人留。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而在范成大之前,唐代诗人张友《登高标绝顶送友人巴东之行》一诗亦写道:“蓬莱楼阁正新秋,人在西南第一楼”。

被二人称作“西南第一楼”的万景楼就位于老霄顶上。2月18日,修葺一新万景楼沐浴在阳光下,“西南第一楼”金字牌匾熠熠生辉,不少人在此排队撞钟祈福。万景楼的旁边,则是前文所述道观万寿观的大殿。作为乐山城曾经的制高点,此处周围尽管已高楼林立,但抬眼依然能望见远处的凌云山、乌尤山。

保护:耗资3340万修缮 老地标散发新活力

而放眼近处,则能看到树荫掩映下的一片红墙金瓦——乐山文庙。拾级而下,进入文庙内,里面正在进行展览,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其中,有一项展出内容为《教育报国 弦歌不辍》,展示的是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八年的激荡岁月。抗战期间,武汉大学为躲避日军侵略,西迁乐山文庙继续办学,在乐时间长达8年。

据后来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唐长寿考证,彼时虽是国难之时,武大师生胸怀山河,登上老霄顶,远眺山川,三江汇流,滚滚东去,气势磅礴……凌云、乌尤以及嘉州古城秀丽的山水尽收眼底。以至于武大学生写回忆录,常常提及老霄顶。

虽历经风霜,但经过多次维修,老霄顶的古建筑群依然保存完好。特别是2017年2月起,乐山市投资3340万元对其进行修缮,打造集历史文化、传统民居、旅游商贸、博览、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老霄顶文化公园。今年2月13日,修葺一新的老霄顶盛装开园,不仅重新焕发了文化活力,还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好去处。

评论 1

  • 酒安江南 2018-02-18

    乐山威武!四川的顶起来!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