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许明耻⑦ | 余生最想完成的事:挖掘和研究川剧精品

封面新闻 2018-09-09 08:10 37621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摄像 黄芯瑜 王洪斌

/人物档案/

许明耻,1946年生于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工丑角,师承陈全波、王国仁等著名川剧丑角名家。代表剧目《邱旺告贫》《裁衣》《花子骂相》等。在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川剧《死水微澜》中饰演顾天成一角,并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最佳配角奖”。

作为“三小”之一,丑角戏曾是川剧舞台上惊艳的一角,嬉笑怒骂,寓言讽刺,以及幽默的脸部表情、滑稽的肢体动作,时常令人捧腹。正如许明耻回忆的那样,丑角戏盛行的那些年,场场卖座,门庭若市。

如今不得不承认的是,整体戏剧艺术曲高和寡,川剧丑角戏也同样陷入了边缘化的境地。

“最令人痛心的是,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丑角拿过奖。”许明耻惋惜道。

作为丑角演员,也作为川剧教师,他非常担忧。丑角戏的长处在当代被掩盖,也没有占领市场,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大众都认为丑角就是贩夫走卒、插科打诨,观众在台下跟着笑。然而他们不知道,这个‘笑’是最有深意的,最具批判性的。”

许明耻认为,当务之急,在研究上是开展对丑角艺术的挖掘和宣传,在具体表演中增加喜剧成分以感染观众。

“没有人喜欢永远的说教,丑角戏想要复兴,还是要走喜剧的路线。曾经竟华唱戏,都是刘金龙给她配丑角。只要丑角戏还在,川剧自有一方天地。”

许明耻发现,现在剧团普遍更为重视其他行当,缺乏喜剧人才和丑角演员。然而川剧本身就是悲剧喜演的艺术,喜剧手法极为常见,特别是灯戏。所以剧团急需扩充丑角人才,不应厚此薄彼。

在研究上,许明耻认为,川剧了不起的地方还没有被四川人认识,就遑论全国和全球了。

“我们川剧走到今天,过去真正高档且具有表演艺术的戏,都被淹没了。”平时没有机会接触舞台,许明耻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川剧研究上。知识性的失传、传统文化的缺失让许明耻感动痛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除了形式的传授外,他更希望将真正的川剧精品挖掘出来,进行研究,“这是我后半生最想完成的事。”

研究之余,他自身也在做一些剧目上的有益尝试,英语川剧就是其中之一。锣鼓、唱法都是川剧形式,但是语言要换成英文。

“以前我教外国学生,他们都学四川话来表演。而英语川剧则不同,它要用英语表演,这很难,因为你要把戏曲语言在英文中找到对应。”

在许明耻看来,戏剧作为表演艺术,是随着时代进步的,不能拘泥在老旧的思想观念中,它必须要变。一些精美且完整的剧本以保留它的古典雅致为主,而丑角戏,则应顺应时代,反映出当代百姓的喜怒哀乐之情。

年过七十,许明耻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他虽然不能继续上台表演,但是谈起舞台,他心向往之。

“好的演员都有情感记忆,只要锣鼓声一响,喜怒哀乐皆在我脸上。”他自豪地说道。

【下期预告】

蓝光临,1935年生,四川广安人。川剧名角,工文武小生,师从曾荣华、彭海清。代表曲目《夫妻桥》、《石怀玉惊梦》等,1963年赴北京演出,轰动首都,受邓小平、朱德、陈毅等人接见。剧评家胡沙题词赞扬他“一曲惊梦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1990年至法国讲学川剧,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

评论 1

  • 爷拽°拽爷 2018-09-09

    口述历史,挺新鲜的!不过,小崔还是要支持的!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