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王蒙现身天府书展神侃“聊斋” 相声式阐释“极限”写作引满堂彩|封面头条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10-17 22:07 292277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实习生 朱萌丽 海报制作:王思祺

10月17日,2025天府书展在成都新会展中心启幕。被誉为“文坛高龄少年”的著名作家王蒙现身展场。刚刚度过91岁生日的他精神饱满,连续出席多场活动,展现出“文坛常青树”不竭的创作活力与生命热情。

王蒙在开幕式上

开幕式上,王蒙步履稳健登台,赢得全场掌声。他不仅参与开幕仪式,还接连亮相“点亮阅读微心愿·圆梦起航”公益活动及个人新书发布会,行程密集却未见疲态。

发布会前,他特意走进四川出版展区,笑称“我要找到我那本书在哪展出,我要跟我那本书合影”,并主动邀请责任编辑一起留影。这位九旬大家在展馆中从容穿梭的身影,成为书展首日一道动人风景。年逾鲐背之年,王蒙依然笔力充沛,仅在2025年就已出版三部新作,接下来还有作品在出版路上。

何谓“极限聊斋”?

王蒙现场贯口妙语连珠

《极限聊斋:王蒙神侃〈聊斋〉》是王蒙以九十余载人生阅历与深厚文学素养,对《聊斋》展开的一场酣畅淋漓的“神侃”式重读。他从原著中精选《考城隍》《王成》《聂小倩》等五十余篇经典,以小说家的敏锐洞察展开自由联想与个性再创作,在口语化叙述中穿插犀利点评,既叩击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也在古典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一座通透之桥。

《极限聊斋》

为何取名“极限聊斋”?王蒙解释道:“因为它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你找不到任何作品能与它相提并论——它的想象力达到极限,对爱恨情仇的描摹、对人性的挖掘也写到了极致。它的创造性、陌生性与内在逻辑,都走向了某种边界。”他坦言,阅读《聊斋》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文学课题:“我们熟悉的文学逻辑,有的是情感逻辑,有的是语言逻辑,有的像诗歌那样‘前言不搭后语’,也有的是比喻或平仄的逻辑。但《聊斋》的逻辑,是另一种逻辑。它有情节,却不是悬疑推理,它怎么写都合理,你怎么读都得接受。这种逻辑在世界文学中都极为罕见,我认为它代表了文学想象力的极致。”

分享中,王蒙即兴以一段相声贯口完成词语接龙,妙语连珠,引得满堂喝彩。

至于书名中“神侃”之意,王蒙直言:“我并非要做《聊斋》的解读或普及——这方面专家众多,而我并非学者,不擅考据校勘。我讲《聊斋》,不从学术出发,而从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切入。”他以《崂山道士》为例,认为故事意境优美、想象飞扬,但结局略显生硬,“即便有劝善之意,也未尝不能有一个更温暖的收尾。就像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虽是悲剧,我们也可以想象:那人撞墙后幡然醒悟,从此改过,并终生怀念崂山之美——这样的结局,不是更耐人寻味吗?”王蒙表示,蒲松龄所建构的文学世界自成体系,为后人留下广阔的阐释空间。他对《聊斋》的“极限”探索尚未停止,“神侃聊斋”之后,还将推出“海论聊斋”“鞭辟聊斋”等系列作品。

王蒙(中)在新书发布会上

徐则臣、李怡评王蒙:

已进入“全文体写作”新境

年逾九旬的王蒙,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激情与思想的活力。近年来他更是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文化,从诸子百家到古典诗词,再到深入解读《聊斋》。

四川大学教授、学者李怡在台上分享说,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文学道路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他自1950年代步入文坛,却始终保持着开放与敏锐的文学视野,勇于吸收世界先锋文学思潮。例如,他早年引入的“意识流”手法,通过《春之声》等作品影响了一代读者,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者。王蒙为何在晚年重新关注《聊斋》,李怡分析说,这体现了他对文学“极限幻想”的探索——通过将情节与意象推向极致、超越常态,来反思人生与世界,“这种解读不仅拓展了《聊斋》的文学边界,也标志着王蒙的文学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人民文学》主编、作家徐则臣则认为,王蒙在《极限聊斋》中已突破文体界限,形成“全文体写作”,融评论、随笔、回忆、技术与诗意于一体,展现出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他指出,熟悉王蒙的读者可从中清晰捕捉其思想轨迹与持续探索的文学主题。

谈到王蒙,除“高龄”“高产”之外,徐则臣再添“高格”与“高远”二词:“‘高格’体现为作品的思想高度与文化格调;‘高远’则指向他在传统叙事资源现代转化方面的前瞻视野。”他强调,《聊斋志异》作为文言经典,语言典奥、语境前现代,使不少当代作家在转化时“不得其门而入”。而王蒙通过多维解读,既深入剖析文本,又将《聊斋》与当代人心相连,为传统资源的现代活化提供了成功范例。

徐则臣认为,王蒙的解读既有对蒲松龄艺术成就的细腻阐释,也融入了自身经验与文学思考,兼具学术深度与生命温度。这一实践不仅破解了古典文本的转化难题,也为中国文学如何继承并光大传统遗产,指明了一条“通向未来”的路径。

王蒙在逛展场。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拍摄

封面新闻记者与王蒙(左一)合影

王蒙盛赞成都:

“太可爱,太了不起”

王蒙的创作生命持久而炽热。2024年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曾举办“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以近300张照片、550余件展品全景呈现他七十载不辍的笔耕历程。同年4月,在第12届春风悦读榜颁奖典礼上,王蒙获“春风年度致敬”奖。当时在杭州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他曾欣然收下来自四川的熊猫玩偶,爱不释手。时隔一年余,再会于天府书展,王蒙依旧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超越年龄的活力令人感佩。

在书展开幕式致辞中,王蒙表达了对四川的深厚情感,细数李冰、大禹、诸葛亮、李白、杜甫、巴金、阿来等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人物,动情说道:“非常亲切美好的四川成都,享受着四川的美食,也惦记着四川的熊猫和成都的各种对联。”他坦言天府书展令他“深受鼓舞”“变得更加年轻”,并顺势推介自己的参展作品:“本人也有一本小书参与展示,所以我也是这里的作者之一。”他期待通过阅读与书展,“发展我们的精神和智慧,培育和优化我们的精神品质”,并祝愿“天府书展,使伟大的四川和成都更加光辉!”

王蒙毫不掩饰对成都的偏爱,提起这座城市赞不绝口:“我来成都的次数早已数不清,至少也在十次。成都实在太可爱了——要历史有历史,要美食有美食,要人情有人情。这里有数不清的茶馆,有武侯祠,有杜甫草堂,成都太了不起了。有机会我肯定还会再来。”

王蒙在给读者签名。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拍摄

(图片除特别备注外,由主办方提供)

评论 3

  • fm1906641 2025-10-18 发表于四川

    好👌

  • 茨木 2025-10-17 发表于辽宁

  • fm1906748文琴键 2025-10-17 发表于四川

    好看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