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舞狮、打油茶、逛庙会……广西瑶乡春节年味浓

封面新闻 2018-02-19 18:45 29803

封面新闻记者 陈荷

广西东北部,有一座美丽的瑶乡——恭城。恭城自古处于中原进入两广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互相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这里民风淳朴,原生态的瑶族文化节习俗丰富多彩,富裕起来的瑶乡人,坚守先人的传统,独特的春节习俗得到遗存和演变,年味无处不在。

舞狮拜年闹街道

舞狮拜年是恭城的传统习俗,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而民众迎狮入户则寄托着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大年初一一大早,装扮一新的狮子到预先约好的人家或商店拜年,送上祝福。只见两只精神抖擞的“狮子”,一路走一路舞,伴着锣鼓声,给清晨的街道增添了不少喜气,并带来融融春意。

两头醒狮拜年更预兆着吉祥如意,它们时而低头、时而跳起,十分活跃。活灵活现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瑶乡老百姓驻足观看。当狮子队走到预先约好的人家或商店门前,主人便出门迎接,狮子在门前向主人行拜大礼,领队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收到祝福的人家或商家则心花怒放,也会还礼祝福。一位开餐饮店的老板说,“非常欢迎舞狮的小伙子来我们店里,喜庆又吉利嘛!”

舞狮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从小看着父辈在春节的时候出来舞狮,特别感兴趣,后来跟着父辈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就在新春出来舞狮拜年。今年已经是出门拜年的第3年了。“不仅可以增添一些节日的气氛,还能讨几个红包,特别开心!”

打油茶、做年糕招待来客

瑶家人逢年过年爱“走亲戚”,到了亲戚家里,除了叙叙旧,聊聊天,必定还会在中午的时候喝上几碗热气腾腾的油茶。恭城油茶远近闻名,制法也特别讲究,选用清明、谷雨两个时节采摘的茶叶,先用少许开水浸泡5~10分钟,以减少烟火味及苦涩味。

接着,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稍炒,随即将其捶茸,捶好后加水烧开熬至出味,放入精盐调味,用竹漏斗把茶水分别滤入碗中,撒入葱花、香菜末,随配用小碟装好的米花、脆果(类似油炸的面疙瘩)、酥花生、炒米、炒黄豆、排散上桌即成。制好的恭城油茶,端上桌后,首先闻到一股葱花、香菜特有的香味,进口后初觉是茶叶的清苦,过后便是甘醇鲜香,令人回味无穷。

关于恭城油茶,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献殷勤,山珍海味无尽献上,吃得乾隆茶饭不思,见食生厌,众御厨顿时束手无策,恐慌不已,这时一位恭城籍的御厨忽然想起家乡的油茶之功效,就赶紧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欢喜之下,御赐恭城油茶为“爽神汤”。至于乾隆皇帝为何胃口大开,那是因为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是世代居住在山区的瑶民根据山地潮湿、瘴气阴重的地理环境而发明的一种保健饮品。

油茶的“好搭档”是各种各样好吃的粑粑(有点类似于年糕)。临近春节时,瑶家人总爱做粑粑,有芋头粑、糖粑(年糕),口舌粑,萝卜粑,油粑,糍粑,柚叶粑,水浸粑(粉利)等等,这些粑粑一半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一半是用来“走亲戚”的。

“瑶家人拜年,最常见的礼物是几块粑粑,一块猪肉,一个小利市(红包)。”家住恭城县城的何阿姨介绍说。“一般来说,年糕的传统做法是用蒸锅蒸熟,要把一个年糕蒸熟,一般需要五六个小时。这就是一个已经出笼的年糕,稍等几天就可以吃了。年糕的吃法也非常简单,先将年糕切成块,然后用锅头煎,待年糕的表皮微微有些发黄了,就可以吃了。”

“过年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喝油茶,吃粑粑,也是非常有年味的。”何阿姨笑言。

初一、十五文武庙祈福

按照瑶家习惯,吃年夜饭之前,要“供夜”,就是要祭奠先人,说得通俗点就是让先人吃饭。而供夜通常要整只鸡,一家供一只鸡,同时要烧香,烧纸钱,祈祷先人保佑后人来年发财,事事如意,保佑种果的果丰收,读书的有进步,当官的再加冕,考学的中状元。因此,这种供夜仪式,多由年轻人去做。烧过香和纸钱后,就要鸣放鞭炮,赶走“年”,除旧迎新。大约下午四点钟,就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了。

除了“供夜”,在春节期间,按照传统,很多人会去文武庙祈福。在恭城,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文庙和全国关帝庙十大理事之一的武庙相邻而建,互相辉映。恭城文庙又叫孔庙、学宫,是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圣庙。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而武庙,又称关帝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

“每到初一、十五,文武庙就人气爆棚。大家到文庙祈求学业顺利,到武庙祈求身体健康,事业顺利,非常有仪式感和文化韵味。”在北京工作,每年过年都会回家到文武庙祈福的小彭告诉记者。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