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名人32 | 杜孝严:成就大足石刻的南宋名臣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2017-04-02 08:44 6561

杜孝严在家乡的手迹“艮岩”

安岳民间给杜孝严的塑像

杜孝严手迹“宝顶山”

读者推荐⑾

杜孝严(1178—1237)

杜孝严,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和同为蜀人的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一起中进士。登第后,杜孝严获授内史省起居郎,负责记录宁宗(1195年—1224年)的言行。

说到四川的历史名人,不得不提到杜孝严这个人。

四川大足石刻,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石窟史上最后的艺术丰碑之一,它与云冈、龙门石窟“鼎足而三”,享有“北敦煌南大足”之美誉。

这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窟,与南宋安岳进士杜孝严密不可分。正因为当年有了杜孝严向宋宁宗皇帝赵扩的奏请,大足石刻从最初的民间个人行为,到最后得到朝廷要员和府、州官员支持,从而最终得以扩大规模。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杜孝严,很难成就名动天下的大足石刻。而杜孝严本人书写的“宝顶山”三个铿锵有力的大字,被视为难得的书法精品,保存至今近800年。

魏了翁同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据清人周国颐道光十六年(1836)编修的《安岳县志》(安岳县衙刻本)载:杜孝严,字忠可,四川安岳人清流乡人。

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和同为蜀人的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一起中进士。登第后,杜孝严获授内史省起居郎,负责记录宁宗(1195年—1224年)的言行。

嘉定初(1216年),魏了翁主政遂宁府。嘉定中(1218年),杜孝严以朝廷华文阁(庆元二年置,收藏宋孝宗作品的机构)待制的身份接替魏了翁知遂宁府。

宁宗一朝,被韩侂胄和史弥远两名权臣操控。为了笼络士人,韩侂胄借北伐的名义蛊惑人心。杜孝严和魏了翁上言,他们以“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为由,认为南宋朝廷的当务之急在于“内修”,而不是“北伐”。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开禧北伐,和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结果很快遭到失败。因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杜孝严出任陇西郡守,在此期间,他遍游陇西的山水,潜心研究《易经》《彖辞》,撰写了《文州续记》四卷。

嘉定十年(1217年)到嘉定十四年(1221年)三月,宋金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战争波及了长江上游至下游所有地区,最终宋金双方都没能获胜。

据《宋会要辑稿·礼四》记载:嘉定九年(1216年),国子监对各地参加贡举并送至京参与礼部会试的合格者进行考核,杜孝严授命担任避亲别试都官郎中。嘉定十三年,皇太子薨,杜孝严以太常少卿的身份主持了皇太子成服讫行祭奠礼。嘉定十六年九月,杜孝严迁兵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讲(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后迁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

察视大足石刻 手书“宝顶山”碑

早在南宋时期,大足宝顶石刻创刻者赵智凤在宝顶山大佛湾等十三处石崖上就雕造上万尊佛像,建四十八重大殿,和尚骑马关山门,轰动朝野。

嘉定十六年(1223年),杜孝严和魏了翁结伴从杭州返乡省亲,途经大足。酷爱山水,对佛学有很深造诣的杜孝严被石崖上雕造的上万尊佛像深深吸引。赵智凤当即请他在大佛湾石崖上题字。

值得一提的是,杜孝严在广大宝楼阁图下部挥毫留下了楷书横题“宝顶山”三个大字,署“朝请大夫权尚书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杜孝严书”。“宝顶山”三个大字,字径65厘米,铿锵有力,保存至今近800年,被称为难得的书法精品,依然清晰。

在大足石刻居住数日,赵智凤杜孝严奏请宋宁宗皇帝赵扩赐封庙名。杜孝严回皇朝向宁宗皇帝禀报赵智凤修建宝顶山佛门圣地的情况,宁宗皇帝听了十分高兴,赐封题书“圣寿寺”庙名。赵智凤制成九龙捧字黑漆烫金字挂在寺庙山门顶上,保留至今。

有了宋宁宗皇帝和朝廷要员杜孝严、魏了翁的支持,宝顶石窟很快就得到了府、州官员的支持,石刻规模迅速得到扩大。民间也是“上朝峨嵋,下朝宝顶”,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以忠孝为节工于道学 晚年归乡死葬安岳

据《安岳县志·邱墓志》(道光)载:杜孝严墓在县南十里。无具体去世时间。

从安岳县城往东南方向大约40公里就是杜孝严晚年生活和墓葬处安岳清流乡。宋理宗(1224年—1264年)时期,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官至礼部尚书的杜孝严隐归回到家乡,结交名士,游览清流乡各地。在翰林村至今完整保存着进士杜孝严读书的“翰林洞”及他大书于石壁的《清流八景》之一“飞来三峰”“艮岩”和《宝田铭》

《宝田铭》是杜孝严晚年在家乡生活创作的最具有影响的作品,其文字清晰地刻在翰林洞上方。

诗云:“昔我皇祖,节范处士,实居溪上,题于石壁。云忠孝二字。吾家之田,为我子孙,留此基铭,旧屋改矣,溪山自如,面溪背山,新构吾庐,山巘石壁,可以大书,乃作斯铭……勒山为铭,子子孙孙,生生成成。”

这篇铭后被收录在《蜀中广记》(卷二十九)。后人争相传诵。

清流河过境清流乡,往南流入沱江。从河畔逶迤往北至寨子坡,当地老百姓称此地为城场坝,占地近百亩。杜孝严死后便以此为墓,凿山石为墓穴,内设三道石门,至今保存完好。 许永强 文/图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