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师大校长汪明义:名校硕博士投身基础教育未必是“大材小用”|校长来了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11-14 09:56 106934

封面新闻记者 周丽梅 何方迪

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技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而大学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面临着一轮教育理念、模式、关系的转型升级。当ChatGPT“来势汹汹”地给许多行业带来冲击与挑战,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该何去何从?

近一两年,名校硕博士投身中小学任教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一现象是否会导致人才浪费?它是基础教育的进步还是大材小用?博士生到底该不该去中小学任教?

11月11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他详解了一些时下热点的教育话题。

汪明义

“唤醒学生学习热情”

师范生当老师有先天优势

封面新闻:如今不少拥有理工科背景的毕业生报考教师,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作为师范类院校,培育新时代师范生的价值何在?

汪明义校长:拥有理工科的背景、基础,综合能力或许会更扎实一些。非师范院校学生从事教师职业,有着独特的优势,但高等师范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人才培养是师范院校的立校之本,这与大学文化息息相关,教育情怀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通过技术手段便可实现的。比如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和清北毕业生同解数学题,师范生的解题能力可能不如清华北大毕业生,但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沟通,师范生在师范大学特有的教师教育氛围中经受熏陶,会更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及其应用,更懂得用适合的方法去了解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是学生热情的点燃者,他们的热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这是师范生的竞争优势。

名校硕博士投身基础教育

不是“人才浪费”

封面新闻:如今不少高学历毕业生选择到中小学任教,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是否是人才的浪费?

汪明义校长:我认为不叫人才浪费,这些高学历教师不会大材小用,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小学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要保护好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硕士博士投身基础教育,他们不仅知晓中小学有哪些知识点,更清楚教学的方法,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来解析这些知识点,更多地将学习过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硕士博士对于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更加全面,在中小学教学中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扩展性内容,他们会知道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熟知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的故事,他们会用生动的案例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

需协同解决前沿性问题

封面新闻:教育数字化转型将给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汪明义校长:在人工智能走向第三次发展浪潮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冲破实验室研究,深刻影响并推动社会各领域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挑战扑面而来,比如,随着大型语言模型的发布,那些生成性的人工智能工具,正在对传统的学术创造和知识生产方式发出挑战;又比如,在ChatGPT对教育赋能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建立自己的教育大模型,既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又防止知识与技术被殖民?

面对这样的境遇,闭目塞听、作壁上观乃至谨慎乐观都是毫无意义的,历史也不会给我们彷徨和观望的时间。相反,只有打开胸襟,加强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加了解智能时代的特点、规律和要求,才能化解时代的挑战,抓住历史的机遇。

封面新闻: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该如何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全球数字治理中?

汪明义校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对人类全球治理的新挑战、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契机、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需求,我们应该提升人工智能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强化智力供给,以此积极主动地服务国家战略,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协同解决一些前沿性的问题,比如,“人工智能+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做到人机协作更聪明,人机对话更友好;比如,在推进人工智能“授业”“解惑”的同时,我们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基础性作用和创造性价值;比如,如何基于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基础师生进行卓有成效的素养补充教育,避免新的数字鸿沟和智能鸿沟的产生……

评论 13

  • Norbu 2023-12-26 发表于四川

  • fmd7a76f 2023-11-15 发表于四川

    促进教育提升

  • 白雀寺村第一书记 2023-11-15 发表于四川

    关注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