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一窥传统文化之美——石澳京:《诗意 手写最美古诗词》序

封面新闻 2019-02-27 10:57 35099

作为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汉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汉字的书写更是东亚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各个时期的美学。

无论是最早的甲骨文,还是随后的隶楷行草,在书写时无不讲究线条、结构、轮廓之美。书写者们总是能通过笔势的组合、结构的变化、位置的安排,为汉字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美感。

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笔势的婉媚飘逸,正是魏晋士人的风流;颜真卿《多宝塔碑》楷书笔势的丰润沉稳,正是忠义之臣的刚直……一笔一画的汉字里蕴涵了书写者的精气神。

但即便是同一个人,环境和情绪变了,笔下汉字的气韵也会随之有所不同。王羲之《积雪凝寒帖》的笔势就变得棱角分明,那是寒冬之日对故友的思念;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不计工拙,那是兵乱之际对侄儿的哀悼。

如果说书法家们对于汉字形体之美的追求永无止尽,那么对于汉字声韵之美和表意之美的探索,则让诗词文人们乐此不疲。

自远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的国度。

相传,大禹外出治水,妻子在家苦等不至,于是作歌,歌曰:“候人兮猗!”——短短四字,成了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首抒情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哪怕饥肠辘辘,忧心忡忡,《诗经》里那个急盼归家的战士,在抱怨时也是那般的诗意盎然。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句被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的楚辞,更是彰显了古人的感性情怀。

及至唐宋,诗歌蔚为大观。从“大小李杜”到“苏辛柳李”,名家灿若星河。律诗乐府绝句诗,花间婉约豪放词,文学流派百花齐放。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盛唐气象,到“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宋末感怀,唐诗和宋词,无疑是中华诗歌宝库里的双璧。

诗词,凝结了太多我们祖先对内在的领悟,对外物的体察,对宇宙和生命的美好想象。《词韵》选取了55首宋词,以供临摹。在练出一手好字的同时,练字者还可礼遇两宋风雅,品味词韵之美。

本书所选皆是广为传诵的名篇。风格偏重清新、唯美、明丽、温婉乃至凄美,希望读者在练字时,能有一个温和、恬静的阅读心境。所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式的血性之作,“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式的沉痛之作,都没在我们的择取范围内。

就“翻译”而言,笔者努力遵循清末翻译家严复提出的 “信”“达”“雅”的翻译准则。

首先,以直译为主,在不破坏字词顺序和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翻译出整个句子乃至整首词的确切意思。其次,有意识地、适当地补全词韵,对于词句里因格律所限,略掉的主语、宾语、状语、补语等,均会予以补上,保证译文流畅。最后,精心挑选译文的字词,尽可能地让译文保持原作的语言风格和诗歌意境。

至于所选“掌故”,几乎全部直接译自宋史的词人本传以及宋代文人笔记的相关史料,对于部分不太常见或可信度不太高的掌故,则特意标明了出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以来就一脉相承。愿这部小小的字帖,能让您一窥汉字之美、宋词之美、传统文化之美。

《诗意  手写最美古诗词》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年1月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