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小鱼:信阳竹

封面新闻 2020-11-05 15:10 49050

文/小鱼

信阳,是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信阳的竹子,比北国的更柔韧,比江南的更坚劲。“中原竹乡”,千百年钟灵毓秀,竹韵悠长:一枝一叶,述说厚土深情;一简一书,写就华夏文明。

初见信阳竹,是在夜晚。信步浉河公园,竹林幽径,月色清宁,偏暗处又有月色一样清宁的灯光。我停下脚步,端详那些静默着的竹,它们一定不知道我的到来,和千百个这样晴朗的夜晚一样,把枝叶横斜着低向泥土,深深浅浅的竹影如浓似淡的水墨,在花砖小路上润开。月光的凉与灯光的暖,凝固成了铺在竹影下的宣纸,轻轻的白。

这使我不忍用重的脚步,快的也不行,即使是在这样寒意渐渐漫上来的秋夜。

第二天,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我听那竹子一样清秀的女孩讲述着红三十二师首次解放商城县城的故事。抬头看见那商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照片——几杆竹子那般挺拔,那般苍翠,不知是先人手植,还是后人深栽,亦或是竹自有情,破土而出,凌风起舞——志士有节,竹亦有节,在历史的天空下彼此象征。

那时的商城县斑竹园镇生长着繁茂的大斑竹,也走出了大别山红军的卓越指挥员漆德玮。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创始人之一。1929年,红三十二师以少胜多,攻克商城县城——21岁的副师长漆德玮镇定自若,指挥有方,真个“任尔东西南北风”,竹之气魄!

漆德玮在赣闽根据地战场上牺牲时,23岁。

竹,花开如雪,为死的庄重;竹,燃尽响绝,为生的尊严。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的院子里,有一池秋水,倒映着云影。那水中的竹枝,长进了天空,细细碎碎的竹叶却也疏密有致,并不囫囵。微风过处,波痕与鳞云都不愿惊扰竹魂,悄然涌动着,就像流逝的光阴,沉淀下永恒的记忆。

“人天解种不秋草,欲界独为无色花。”在新县田铺大塆,有一竹编工艺馆,以“不秋草”为名。“不秋草”是竹的昵称啊,这股子永不凋谢的心气儿,我懂。可我看到坐在门边的竹编老手艺人的时候,又有些质疑自己——我真的懂得这种竹子扎根一样的坚守么?

目光清澈的花甲老人,是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的传承人。

信阳竹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战国时代。长台关楚墓中不仅有象征浪漫楚文化的编钟编罄,竹书竹简,还有做工精巧的苇席竹席。竹席上经纬交织,结为“人”字。楚地王风,是信阳竹曾穿过的时空。

为把竹编技艺传承下去,老人在田铺大塆周围收了五个徒弟。但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仍希望看到老师傅的手艺。

老师傅名叫余品林,我们到“不秋草”时,他正手执篾刀破着竹片。因为太熟练了,看上去不大专注的样子。老人有时还抬头微笑着看看进门的游客。四五米长的竹篾在他的手中,转眼被破为更细的两条,只用了20多秒的时间。还不包括一个游客踩住了竹篾的另一头耽搁的时间。

“您不会割到手么?”“不会。”我终于忍不住问了这个幼稚的话,他像破竹篾一样轻快地答。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老师傅就这样在热闹里心无旁骛地做着竹的事业。“不秋草”的耳房里放着一条长凳,长凳子上是竹编的工具,凳子上方的墙壁上挂着一捆竹篾在阴干。秋阳和煦的光芒照在房子外面那些竹花篮、竹托盘啊各种竹编上,游人们的目光和金灿灿的阳光,都在那些透着生命气息的竹子工艺品上跳跃着。

“不秋草”的邻家门前,有几棵芭蕉树,的确是另一种美。但竹之写意,它遥不可及。

信阳竹勇,危则能战疾风骤雨,战之能胜;信阳竹谦,安则不争草木荣华,静守平常;信阳竹容,忧则代木受伐,伐之不尽。

大美信阳,有草不秋。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