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史诗,伟大飞跃⑯|“打绑腿”——既是智慧,也是艰苦斗争的体现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7-12 16:42 45230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刘可欣

在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正在进行的“壮丽史诗 伟大飞跃”——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通过1200张图片、400件文物,结合视频、实景还原、浮雕等方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

在第一篇章“浴血奋战换新天”中,重点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觉醒,以及大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艰苦斗争的过程。

仔细观察第一篇章的照片和雕塑中的战士形象,会看到他们从小腿延伸至脚面都由一层厚厚的布紧捆着,这与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形象大致相同,这就是绑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绑腿、八角帽等几乎成为了战士的标志性装束之一。

所谓“打绑腿”,就是将医用的弹力绷带或一般的布条,从脚踝处开始,一圈一圈地往上绑,一直绑到膝盖处。靠近脚踝的部分要绑得紧些,越往上就可以绑得松一些,以促进血液回流。如此一来,即便战士行军的路程再多,小腿也不会酸痛肿胀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老照片中的“打绑腿”形象

在实际作战中,绑腿发挥了极大的用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八路军和红军的作战装备还没有实现机械化,大多时候还是要靠急行军转移。长时间行走后,小腿血液都下积到腿部,导致小腿酸胀不已。打上了绑腿后,可以减少小腿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防静脉曲张袜。

除了这个最主要的作用,“打绑腿”也为作战中的士兵们提供了额外的保护。在战士行军的路上,山区多尖利岩石,树林多荆棘茅草和虫蛇叮咬,绑腿能够保护腿部不受到伤害。战士负伤后,如果没有纱布等医疗用品,绑腿也可以解下来暂时当作纱布和绷带作用。除此之外,用来绑腿的布还能方便捆绑抓获的俘虏或其它需要捆扎的东西。因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绑腿成为了红军军服统一制式中的一部分,绑腿的质量和供给也逐渐得到重视。

“飞夺泸定桥”雕塑中的红军“打绑腿”形象

曾经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严禄财的女儿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我们从小就听父亲讲他当兵的故事。他从19岁就入伍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和成昆铁路的修建,抗美援朝期间在上甘岭附近活动。父亲说决定参军那天,他正在田里放牛。有个当兵的过来问他要不要参军,他二话不说,把牛留在田里就走了,也没有告诉家人。抗美援朝期间,他在朝鲜呆了1年。父亲常说,敌人的装备比他们先进,所以那时他和战友们有时白天只能在挖的‘战壕’里躲着,晚上才出来行动。”

身着抗美援朝时期军装的严禄财

严禄财记得,从参军开始,部队就有“打绑腿”的习惯,后来因为行军不便,逐渐放弃了“打绑腿”的方式。即便使用了“打绑腿”的办法,但因为长期生活在部队挖的“战壕”里,环境非常潮湿,再加上高强度的行军走路,严禄财的腿部还是出现了问题。1998年,因为腿部的静脉曲张问题,严禄财接受了手术。

其实,“打绑腿”的做法并不是军队才有,也不是抗日战争开始后才有的。在《水浒传》中有记载:(宋江)绣腿绷绒圈翡翠,玉玲珑带束麒麟。真珠伞盖展红云,第一位天罡临阵。燕青把水火棍挑著笼子,拽扎起汗衫,腰系著缠袋,脚下都是腿绷护膝,八搭麻鞋。(武松)早起来洗漱罢,头上裹了一顶万字头巾;身上穿了一领土色布衫,腰里系条红绢搭膊;下面腿绷护膝八搭麻鞋。这里的“腿绷”,就指的是“绑腿”。再往前,《诗·小雅·采菽》也曾记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郑玄对“邪幅”的注解就是: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如此,指的就是从小腿到膝盖的绑腿方式。在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之前,我国农民还在继续“绑腿”,以适应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除了中国,日军、英军、美军等国家也都给士兵配发绑腿。他们的绑腿是类似袜筒的东西,旁边有孔可以穿进鞋带来收紧,下面有脚蹬的带子防止脱落,大多只打到小腿中下部,离膝盖还有一段距离。相比中国士兵简陋的布条绑腿,日方和英美士兵的装备明显好很多。但即便是与敌人有着悬殊的装备条件,中国的战士们也依旧凭借热烈的爱国精神和惊人的毅力,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评论 1

  • fm1887655 2021-07-19

    [得意][得意][得意]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