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方来英:建议建立全国统一新冠疫苗接种数字化系统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3-05 17:39 37353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如果没有现在的网络技术,很多服务很难以便捷的形式来实现。我记得40年前参加工作,拿的是纸质电话本,做得很小,上面几十个、上百个电话,现在一个手机全解决了,在网上就可以实现预约、挂号,非常方便。”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 图片来源:健康中国

3月4日晚间,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在驻地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视频采访。面对镜头,他回忆起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很有感触。

2018年,方来英离开一线行政岗位。作为一名卫生健康领域的“老兵”,他曾参加非典、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等多次“战疫”。2017年4月,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启动,北京被选为首批15个示范城市之一,方来英曾“掌舵”北京医改,率先“破冰”。

方来英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参加2021年两会,他首要关注的问题仍是新冠肺炎疫情,“我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疫苗接种数字化系统。这样一个数字化系统有助于实时掌握全国疫苗接种进程,比如不同的年龄组,不同地区的接种进程,可以做得更精准。”

封面新闻:2021年两会,您关注哪些问题?

方来英:第一个当然是疫情防控。现在正在推进疫苗接种,我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疫苗接种数字化系统。数字化系统有助于实时掌握全国疫苗接种的进程,比如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的接种进程,可以做得更精准。而且这样一个数字化服务系统对“C端”也有很方便的服务内容,比如普通市民可以通过这样的服务系统精准预约、查询,还可以搜集(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我觉得现在技术上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动作可能需要更快一些。

另一方面,卫生领域是科技创新迅速发展的一个领域,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在医药领域得到了应用。比如说,国家批准的很多新药,医保部门也纳入到医保报销目录中了,如何让这些成果迅速进入医院?怎么压缩这些程序?

第三个方面,我们的药品采购目录,在不同病种当中,我觉得管理部门是考虑均衡性的。随着技术发展,我们会发现一个病,比如乳腺癌会有各种亚型,不同药品对各个分型的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不仅要考虑到某个病种本身,还可以更细致地去研究这个问题,针对不同分型上的治疗,药品的供给能力怎么样?

封面新闻: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您认为,抗击疫情过程中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有哪些?

方来英:我觉得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和我们经过的SARS、甲流都不一样。病毒有它自己的传播规律,疾病有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可怕。我觉得真的很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全世界可以说我们是控制得最好的一个国家。

在具体细节上,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经验,我在政协座谈会上也曾谈过,特别要感谢基层群众和基层干部,如果没有社区治理能力,这种以村、以社区为单位的防控,很难打胜这场疫情防控战役。我们叫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大家的事情,动员和发动组织群众,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条经验。

在专业上,也看到了科技能力的进步,这么快就完成了新冠病毒基因测序,这跟我们在非典时候是没法比的。我们迅速在全世界第一批拿出新冠疫苗,组织出这么大的疫苗产量,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封面新闻:2017年,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受到很大关注。到目前为止,您认为北京医改成效怎么样?

方来英: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之下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之下,我们在推动医改上做了一些工作。但这不是我个人,而是整个卫生系统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必须看到这么多年在卫生健康方面取得的进步,比如说,北京地区人均期望寿命可以说在世界第一梯队,和发达国家比,我们丝毫不差,拿得出来。

基层卫生发展,我觉得是这些年北京很有光彩的一笔。现在基层医院就诊量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大医院的增长速度,更多市民开始选择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机构提供家庭医生组团式服务,得到老百姓的充分认可。

封面新闻:您认为还有哪些领域需要推进改革?

方来英:在我工作期间,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是系统性医疗服务,也就是三甲医院、区域中心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等医疗机构的联合、组合怎么能够更有效,实现彼此之间最大效益,为市民服务。我觉得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提出家庭组团服务等等,但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好。

还有一个事情,我觉得对三级甲等医院定位研究的还不够透彻。三甲医院是医疗、预防、科研、教育“四位一体”,但实际工作当中往往看重的是医疗。在科研当中,尤其新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三甲医院所具有的优势,需要跟基础应用科学形成更广泛的联系,我想这对于实现创新目标会有非常大的作用。

封面新闻:说到新技术的发展,我们注意到,此次疫情当中,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您如何看待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方来英: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包括5G、人工智能等等,一定会渗透到生活当中,渗透到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中,科技改变生活,只有去拥抱它,去发展它。比如我看到,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刚刚完成5G远程骨科机器人辅助创伤手术,这也有助于我们国家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可及性。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也不要神话它,觉得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因为医学本身还在发展当中。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在手术之前,一定要到病人床前探、看病,而不是简单的说说体重、血压等数据整合,然后就确定麻醉量给药量,在这里面还是要有人文关怀。

封面新闻:您离开一线岗位到有3年多了,但我也看到,您还是非常关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现在跟在一线相比,更忙了吗?

方来英:不一样的。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肯定有许多事情要去转,有点像陀螺,停不下来。但那时候我也经常跟一线同志们讲,大家还是要读书,甚至我说你可以读杂书,每天要让自己有个时间心静下来。离开工作岗位,相对的时间支配可能更自由一点,可以更多的做一些思考。

封面新闻:我看到报道,您在60岁时拿到了博士学位?您的时间从哪里来呢?为什么要这样执着于学术上的追求呢?

方来英:我觉得真的完全不是一个名利的事情,从名从利来讲确实无所谓的,我当时60岁,也没职称考评了,专业领域,60岁都该离岗了,也不会说填干部履历表要填博士了。

完全是一种对学习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从小有一种学习愿望,就是想学,事情就这么简单。时间的问题,读书期间,读书也罢,上课也罢,做论文也罢,可能少几句废话,少参加几次社交活动,时间就出来了。

封面新闻:农历新年刚刚过去不久,今年您有什么愿望和计划?

方来英:首先是希望春暖花开,能去走一走。经过大家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如果能去西湖看桃花不是蛮好的?

第二个愿望,我现在特别想把年轻时读过的经典重新读一读。中国的著作,我特别想把《红楼梦》读完,国外的著作,是《战争与和平》。我想回过头再去读那些经典著作,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