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蚕织出“致富茧” 43岁男子回乡养蚕年入10万

封面新闻 2019-05-09 21:15 40441

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田雪皎 陈远扬 摄影报道

5月9日上午,首届“中国(乐至)田园诗歌奖”活动采风仪式,在乐至县童家镇举行。桑农罗成吉听着桑海中传来的阵阵诗歌朗诵声,看着家中慢慢长大的桑蚕,心里觉得日子就像头顶的太阳,灼热,有奔头。

从2008年跟着县里桑蚕局养蚕以来,罗成吉的收入年年攀升,如今努地奋斗一年,收入超十万元。跟他一样养蚕致富的乐至人还有3万多户,他们经营着10万多亩桑园,现在每年可以给县里 “贡献”超过10亿GDP。

重拾祖辈手艺  他返乡归家做起专职养蚕人

2019年3月30日,首届“中国(乐至)田园诗歌奖”在北京启动。活动启动后,5月9日,全国多位实力诗人来到乐至县童家镇,走进田园桑海中,进行文学采风活动。

乐至,又称桑城,这里养蚕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期。1985年前后,乐至蚕桑种养业户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后,乐至县蚕桑局应运而生,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优质蚕桑基地。

又是一季春蚕养殖期,童家镇村民罗成吉看完家门前举行的采风活动后,没有跟身边的乡邻多聊上几句,就匆匆回到家中,自家养的桑蚕已经进入第二个眠起期,最近气温升高,他准备给蚕棚门前换上新的遮阳网。

罗成吉今年43岁,家里上几代人都在养蚕,到了这一代,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他已经成了村里的养蚕大户。

说起养蚕,跟家中老一辈不一样,罗成吉小时候接触过养蚕,但成年后,他并没有接着干这行,而是选择到了外地务工。

直到2008年,乐至桑蚕局开始在童家镇布局发展桑蚕产业,感觉到这块市场的前景和老一辈养蚕人带来的影响,他才毅然决定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到老家和妻子一起,做起了专职养蚕人。

小蚕茧变大产业 一年总产值近10亿

最初,罗成吉只养了几张蚕,重拾起父辈们的手艺,他感觉到了差别。“以前都是小规模养殖,家家户户最多两三张蚕,一年只养一季,桑叶这些跟不上。”通过乐至桑蚕局统一规划桑树种植,育苗专业桑树,罗成吉和乡亲们养蚕季从以往的一季变成了四季,有些乡亲还干起了五季,这对他来说一个质的改变。

“相当于每一年养蚕的数量乘以4倍,加上好的树苗和蚕苗,大家干起来放心,也有了动力。”罗成吉告诉记者,养蚕投资少,投资周期短,一个多两个多月就可以“见现钱”,收入有保证,干活有激情。

2014年,响应村里号召,罗成吉干起了家庭农场,流转了近40亩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桑树,养桑蚕。

“现在一个季度就可以养蚕30张左右,一年下来就是120多张。”规模上去了,收入也在节节攀升,除去给工人的人工和成本费用,一张桑蚕能够给罗成吉带来上千元的纯收入,“只要肯认真干事情,哪有富不起来的!”

目前,乐至全县有100余个村3万余农户从事蚕桑业,全县有桑园10万余亩,年产蚕茧量5250吨,蚕桑产业总产值近10亿元。

面对新市场、新要求,乐至在建设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目前,乐至县蚕桑产业已有酒、药、茶等数十种衍生品,小小的蚕茧在这里迸发出无限生机。

评论 2

  • 阿华 2019-09-07

    [得意]

  • 小树518113 2019-05-10

    [得意]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