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唐雅冰:铜山觅玉江石刻

封面新闻 2022-05-30 10:47 82516

文图/唐雅冰

古铜山县县治在今四川中江县广福镇,一条玉江穿街而过。江畔石壁刀砍斧凿,石刻甚众,跨千年历史,散落两岸,或跃然山石,或潜于水底,引迁客骚人心向往之。闻玉江水落,石呈字现,喜,心蠢蠢欲动。

壬寅初春,零星小雨。恐添堵,天未亮即出发,沿途畅通无阻。至铜山,天刚放亮。

沿田埂下行,至拦河堰坝,坝侧飞来泉畔“当阳胜处”因滑不能至,当阳洞口宋司马光所书《家人卦》倒清晰可辨。顺坝小心前行,至河心,飞来石上“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三行大字覆着青苔,带着水痕,自带三分威严。为纪念苏易简、苏舜钦、苏舜元爷孙三人而立之苏公笔,历经被毁又重立的磨难,继续在历史深处仰天狂书。

过水坝,绕竹林幽径,下得河底。迎面石龛内佛像憨态可掬,虽长期浸泡在水中,不损其神态,面部表情丰富多彩,姿态语言生动活泼。佛心均有一小孔,孔内凿小佛像,当地老人曰,投石中孔者得子。“打佛儿窝”因此得名。不过,而今儿女均为家中宝贝,加上医疗发达,早无人投石求子,佛像倒求得安宁。佛像脚下卧羊温顺乖巧,侧头对视间,竟有一份隔世离空的心动。遗憾最大两尊佛像头颅不知何时、何因被毁,流落何处。旁边被凿得面目全非的美女晒秋图,让人徒留一声叹息。

脚下泥泞,难阻前行的脚步。顺十龄童子刘先捷所书“劝人为善”四个大字绕石而行,苏公笔下摩崖上刻《材村笔约》,另一石上刻《竖笔记》,清楚记载立苏公笔的时间、原因、意义。虽历经风雨,一笔一划尽显遒劲笔力,不失习字之好教材。

巨石对面石壁有“旱为霖”三个大字,旁边有小字:“咸丰五年夏月,大旱。祷于奇石,三日为霖。书此,以表灵异”。据此可知,咸丰五年(1855年)铜山遭遇大旱,乡人曾于此祈雨。旁边篆隶石刻斑驳,镜头拉近依然辨识困难,仅认出十余字。自愧读书太少,腹中太空,历史厚重,却难于靠近,遂掩面转身。

原路返苏公笔对面,陡峭河堤高三米左右,上凿石孔三四。劣心起,踩石孔攀壁而下,至坝底,抬头俯首,“冯尉摩崖”跃然眼前。石底刻有虫书,欲窥其貌必跪下瞻仰,因而此景又曰“千人下跪”,为铜山八景之一。

玉江水清,可以濯我鞋。觅一青石而坐,洗去满脚黄泥,心满意足。攀援而上,望玉江蜿蜒流淌,寻觅长江入口,几只土鸭初探春水,浅水中白鹭嬉戏,水鸟闲庭信步。再看来时之路,车水马龙,不由窃喜。

余少小背井离乡,为生计奔忙,乡音乡景时时入梦。此番铜山行,一觅玉江石刻、二解思乡之苦。见石刻依旧,玉江两岸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乡亲们生活红红火火,男女老少眉眼含笑,楼房鳞次栉比,田间地头庄稼长势正旺,房前屋后鸡鸭成群,天空纸鸢翻飞,好一派祥和景象。乐之!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在封面新闻发表的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1

  • 石岭镇高峰村龚歆 2022-06-23

    好风景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