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晓艇⑥|梅花是不长叶子的,这就是“角儿”

封面新闻 2018-09-01 15:29 35669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摄像 刘牧雨 刘薇

/名家档案/

晓艇,男,原名文华章,1938年生,四川成都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首届得主。师承曾荣华,工文武小生。代表作《逼侄赴科》、《问病逼宫》。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戏剧一类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晓艇也颇感荣幸。最近,他受到中央电视台《角儿来了》的邀请,要去参加这档大型的戏曲互动类综艺节目,他很高兴。谈起什么是“角儿”,晓艇有着自己的理解。

如今,许多老一辈的戏剧大师们如今都陷入了这样一种沉思: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戏剧演员,一名能担得起“角儿”这个称呼的戏剧演员?

晓艇也有着同样的担忧,在他看来,川剧的小生艺术,也挣扎在一种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而对于青年一代戏剧演员的培养,晓艇尤为忧虑。

“不管是川剧还是其他剧种,舞台艺术要生存下去,必须培养‘角儿’。中国戏剧最高奖为什么叫‘梅花奖’?因为梅花在绽放的时候,是没有叶子的,这就是‘角儿’。戏剧是‘角儿’的艺术,必须要靠‘角儿’来支撑。”

谈起如今的青年演员,晓艇在赞誉之时透露出自己深深的担忧:“没有大家风范,你演古代人,谁也没看过他,你是演他,靠的是你的演技与四功五法。如果功力不到位,不唱情,或是唱起来干吼,好是好听,但不是这个人物,这都无法成为‘角儿’。”

在晓艇看来,如今的川剧,由于市场需要,不可避免地走进了一些误区。变脸、吐火,每个川剧演员都要学习这套技能,因为在市场上,变脸吐火是真正可以挣钱的技术。

“学川剧挣不了钱啊,但是变脸吐火可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家都喜欢看。现在外行的人都以为川剧就是变脸吐火,但是真正的精髓却在川剧的文学上啊。”谈及此,晓艇也是百感交集。他感叹那些有天赋的青年演员疲于在现代社会挣钱,而忽略了川剧真正的艺术特性。缺乏仔细钻研的精神,也就很难出现“角儿”一般的人物。

“川剧院曾经有一个很有天赋的女演员,我看见过,唱得好、演得好,人也生得美。最近转行学昆剧去了,哎,因为不挣钱。可惜这个人才了。”

作为川剧传承人,晓艇身上肩负着将川剧发扬光大的责任,每年要带两个徒弟与四出戏。他自己是乐在其中的,并说过,“不管是谁来学,都教。”虽然对现状的担忧时常萦绕在心,但也有让他欣慰之处。

“我近些年比较高兴的是,已经有人继承了我,尤其是孙勇波,还有杨坤昊,也都学得有模有样。我很高兴,可以这样一代代往下传。”

孙勇波,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师承晓艇,习文武小生。杨坤昊,90后川剧演员,是晓艇的小徒弟,12岁得小梅花奖。

评论 1

  • 五月公主 2018-09-02

    扣费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