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凯:不分昼夜坚守疫情防控一线 |致敬蜀地英雄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1-17 19:54 43702

病原学采样后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这个春节,我不回家了。每天都在医院,和大家在一起。”

大年二十九,成都市蒲江县人民医院,李凯在组织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呼吸科疫情防控工作时,跟同事说了这番话。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疫情阻击战中,这番话好似一颗定心丸,让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安心了不少。

去年10月,李凯受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委派,到蒲江县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兼呼吸科主任,带领当地学科建设与发展。疫情防控全面启动后,医院的呼吸内科就改建成了发热留观病区和隔离病区,收治有一定疑似可能性、暂时无法完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病人;他也在疫情发生后,连夜翻译审校世卫组织的新冠肺炎指南,19小时完成全文翻译,助力全国疫情防控,让世界见证“成都效率”。

11月17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省级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表彰对象进行表彰,李凯就是其中一员。

不分昼夜奔走

坚守疫情防控一线

那段日子,李凯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医院的各个角落。

优化流程、组织培训、应急演练、梳理风险、临床查房、疫情会诊......坚守一线的每一天,李凯都待在医院,有时又不分昼夜地奔走在蒲江各个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到处会诊,排查可能的患者,常常忙到深夜。但第二天的时候,他又出现在呼吸病房和隔离留观病房查房,巡视病房、排查患者、全县会诊......没有白天与黑夜。也就是这样一个一直坚守在一线的身影,给了医护人员更多的力量和勇气。

提到那份请战书时,李凯还是有些掩饰不住的感动。大年初二,蒲江县人民医院收到了一份来自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的《请战书》,上面签着22个名字,印着22个红手印,上面写道:“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随时听候医院命令,共同赢得这场疫情攻坚战的胜利。”

李凯告诉记者,最让他动容的是科室一名90后的年轻医生心态的转变,从一开始的偷偷哭鼻子,到最后勇敢上阵,“谁让我们是呼吸科医生呢,这时候我们不上,谁上?”

年轻力量的加入,让这支抗击疫情的队伍愈发庞大了起来,大家相互鼓励、共同作战,辗转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也铸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主动承担咽拭子采集

站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有时候,李凯也离病毒很近。

大年初八那天晚上,估摸着10点左右,李凯接到了来自蒲江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电话的一通电话,被告知马上有一名有流行病学史的高热病人要送到医院留观病房。

咽拭子采集

挂完电话,李凯赶紧回到病房组织讨论,随即决定要送检该患者的咽拭子等检查,以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从而进一步明确病情。

县级专家组会诊讨论

新冠肺炎的确诊,必须通过采集咽拭子标本做检验。但平日里看似最简单的咽拭子采样,却是隔离病区里最为危险的操作。这项工作需要直接面对病人口腔,面对这种有着强大传染力的病毒,采样人随时都可能被感染。

操作的危险系数,李凯了然于胸,他还是主动承担下了咽拭子采样这一最危险的任务。“年轻同志在个人防护上缺乏实战经验,有可能被暴露感染。”随后,他主动换上了防护服给病人采集咽拭子、痰液、血液等标本,直到标本送到疾控中心去,已到了凌晨1点过。

检测结果出来,已是第二天中午。直到直到检测结果是阴性的那一刻,他才松了一口气。

选择坚守防疫一线,李凯留给家人的注定只有背影。李凯有两个孩子,儿子9岁,女儿刚1岁半,因为平时工作繁忙,他原本计划这个春节好好陪陪家人。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果断舍弃了与家人团聚,选择留在医院,与战斗在一线的同志们一起齐肩并行,做人民群众坚实的臂膀。

这份付出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认可。他的儿子给他发了这样一段视频:“爸爸,您是我眼中最美的逆行者。疫情开始以来已经半个多月了,您不顾白天黑色都一直坚守岗位没有回过家,我和妹妹都很想念你,我们在家等你凯旋,爸爸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为重症“疑似”患者做肺超声检查

19小时翻译审校世卫新冠肺炎指南

助力全国疫情防控 见证“成都效率”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始以后,一份来自成都医生团队翻译的世界卫生组织1月28日版《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置指南》迅速在多个医学专业网站和医生微信群中传递,直达疫区。

这份翻译稿是9名成都医生自发用19个小时连夜完成的,他们以极高的效率、准确的术语和通俗连贯的语言为战役前线的战友们送去了这份权威、深入、可操作性强的“战术食粮”,“成都为祖国加油”是他们的初心。

李凯就是这个幕后团队的中主力队员,作为呼吸专业的青年专家,他不仅完成了专业性极强的翻译,还精益求精地完成了全文的学术把关和审校工作。

时间倒流回1月29日,那天李凯照常在呼吸内科和发热隔离留观病房查着房,排查疑似患者、讨论危重病人。这时,他接到同行严同的邀请,“WHO 昨天刚刚发布了针对冠状病毒感染急重症患者临床诊治指南的更新,有没有兴趣翻译一部分,也帮忙把控一下我们翻译的专业性?”

李凯欣然同意。他深知,此时此刻一批批奔赴武汉、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太需要广泛学习国内外学术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了,这能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更好的防护好自己。

为了抓紧时间,下班回家后李凯便坐在电脑面前开始翻译,一刻不敢耽误。直到晚上十点过妻子打电话过来,他才发现还没吃饭。晚上十一点,他负责的第五部分“缺氧性呼吸衰竭与 ARDS”翻译完成,这也是整篇指南中篇幅最长、翻译难度最大的章节。

随后,他又接着开始一一审校其他指南的其他部分,用十多年呼吸危重症医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仔细推敲,力求用词准确、通顺易读且忠于原文。为了让指南尽快发布上线,直到凌晨两点过,他与严同完成最终审校后才上床休息,第二天一早又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了。

这份指南完成之后,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传遍全国、直达湖北前线,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有力支撑。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