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看四川⑦|徐洪才:政府“放水养鱼”让小微企业轻装上阵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2017-05-18 07:56 8055

人物名片

徐洪才

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代表作:《大转型: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中国资本市场研究》等。

30岁的夏波,今年春天辞去了北京某大公司的工作,举家迁往成都。身处金融圈的他,每每被问及赴川发展的原因,他都会一口气说上好多“专业理由”。其中,便包括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如今,他的公司就位于成都高新区。在他眼中,这片土地、这个省份的未来,充满着令他心动的希望。

无独有偶,32岁的胡康也于去年从南国深圳一路向西,最终选择生根成都。这个5月,这位年轻的财务总监,已正式成为“四川女婿”。

像夏波和胡康一样“少而入川”的外乡创业者,已越来越多。正如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所言,四川经济体量大,聚集了很多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底子很好。徐洪才所在这家机构,被誉为“瞄准世界一流”的“国家智库”。

夏波所说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起于2015年8月。当时,四川成为了国家正式布局的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并明确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

2016年,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被列为了四川省“一号工程”。同年6月,《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四川不仅再次进入国家级重大试点范围,也再次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一纸“清单”面前

法无禁止皆可为

“四川地广人多,劳动力充足,市场规模很大。聚集了很多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底子很好。”徐洪才认为,对于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四川自身的条件优异,优势比较明显。

2015年,四川入选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这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赋予四川最重大的改革试验任务。徐洪才认为,这对四川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四川可以借此机会主动参与到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中,借力’一带一路’,实现内地省份和国际接轨。借这个契机,再上一个新台阶。”

“主要是体制、机制的接轨。”徐洪才表示,现在动力机制正在从要素的投入转到创新驱动,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建立市场规则。“在这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等积累了不少创新经验,四川在全面创新改革中可以借鉴这些高标准的国际自由贸易区经验。比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徐洪才说。

徐洪才进一步解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除打通地区与行业的隐性壁垒之外,对企业而言,则更意味着不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内资或外资,在一纸“清单”面前,“法无禁止皆可为”。“这将大幅降低投资、创业门槛,极大的的解放生产力,让小微企业和民众都能积极地参与创新活动,形成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局面。”

对小微企业

不能涸泽而渔

“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很多民营企业,包括普通老百姓创新创业的激情很高,登记注册了很多企业,这样把市场机制建立起来,同时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很多战略构想都可以实现。”徐洪才说。

徐洪才建议,政府还可建立起对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能涸泽而渔,而应该放水养鱼,让小微企业轻装上阵。”

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须保证金融、财税等体制机制陆续跟上,为企业减负,释放经济活力。

生产要素很好

缺少了领军人才、企业家

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是徐洪才为创新改革提出的另一个建议。“我国创新性人才严重不足,比如中西部地区很多生产要素条件很好,土地资源、市场都有,廉价劳动力也很多。但很难形成一个很成气候的产业,关键是缺少了领军人才、企业家。”

徐洪才认为,怎样让人才脱颖而出,能够有成就感,能够成功,实现他的个人的梦想,把个人的事业追求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密切结合起来,人才培养非常关键。

在徐洪才眼中,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多次表示,创新是目前经济发展中稳增长与调结构的重要稳定器和推动力。加快创新,才能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而彻底完成经济的根本性复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许雯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