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的大梦想 “天良”牌农产品搭上蓉欧快铁

封面新闻 2018-02-08 14:24 30252

春节临近,家在巴中城里的董文才仍然选择留在村里。

恩阳区双胜镇天良村谢家扁的公路环线边,一片700余亩的柑桔园充满生机,根部被盖了膜的3万多株进口优质桔橙幼苗长势良好,密密麻麻布满整个山坡,董文才走了2个多小时才完成日常的巡查工作。

两年后,这片果园将迎来丰产期,年产达到300万斤以上,届时,这些优质晚熟桔橙将搭上从成都金堂出发进入欧洲的蓉欧快铁,远销海外。

荒坡地被水果大王瞧上

作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产业缺乏是天良村两年前的真实写照,该村44户193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董文才的这片果园原来就是村里名副其实的荒坡地,“村里外出务工的村民比较多,不少好的土地都被撂荒,更别说有人有功夫去打理荒坡地了。”村主任杨乐雄告诉记者。

不过,众人眼里的荒坡地在董文才眼里成了“聚宝盆”。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水果大王”,18岁开始就从事水果批发、贩卖,在外打拼了30多年,足迹遍布全国。2014年5月,他瞅准机遇,带着千万资金回到家乡并发展了1000亩鲜果基地。“他不仅熟悉市场懂行情也熟悉水果种植和培育。”通过一年多的考察和了解,恩阳区双胜镇党委书记向荣决定将“水果大王”引到天良村,并遵照董文才的意愿发展大雅、不知火、红美人、金秋砂糖橘等6个绿色无公害优质水果,支持他进军海外市场。

“我们省流通协会的圈子里近200人都是做果蔬种植和出口贸易,自己也一直想趁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做绿色优质水果出口。”董文才坦言。

小山村成为创业“高地”

在镇上和村里的积极协调下,荒坡地很快被平整出来,董文才也按照协议完成桔橙幼苗栽种。

“要想让产品顺利快捷走向市场尤其是国外市场,一方面要保证桔橙的品质,还要有产业发展和通向市场的物流条件。”栽下果苗的董文才还有一个重要担心,该村最紧缺的硬件配套是交通瓶颈的制约。

如今的天良村,让董文才的心“放在了肚里”,半年前,改扩建的“双柳路”,让该村到成巴高速入口从之前的22公里缩短到6公里,“既保证了环境的相对舒适又实现了快捷的高速运输。”

不仅外要畅达,村内也要畅通。“只要来了我们村,到处都是通的,绝对不得走回头路。”说起路的变化,杨乐雄一脸自豪,“城市有环线路,我们村也有环线路,还是三环。”杨乐雄口中的三条环线路不仅是群众的出行路也是村里的产业路。2017年6月,在巴中市人大常委会的帮扶下,天良村启动了村社路建设工程,干部群众修路的热情比盛夏的酷热还要高。短短半年时间,该村就硬化了产业路12公里,打通断头路1公里,满足了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曾经偏僻的天良村成了远近文明的创业“高地”,除了引来董文才这样的水果种植大户,该村还吸引了当地知名芦笋深加工企业,由一群大学毕业生创业组建的惠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天良村2.8公里的芦笋产业环线上,已形成400余亩芦笋产业带和50个规模化种植大棚,所栽种的芦笋已进入冬季育苗管护阶段。同时,该企业研发的芦笋益生素、芦笋乳清蛋白等深加工产品也将量产销售。

除了要发展这些前景好、高大上的规模产业,天良村的村民们也开始随“风”而动,发展起了家庭产业和庭园经济,村民们称这种模式为“长短产业培育”。

原来,为确保老百姓稳定增收,该村从2016年便开始谋划“长+短”结合的增收致富产业。优质芦笋和桔橙是长期产业。而短期产业就是大力发展“三个一+1”的增收路子,即,引导贫困户家家建设一个果园、一栋圈舍、一块菜地,让老百姓通过种大地蔬菜、水果、养殖牲畜等增加短期性收入,再帮助、引导贫困户家家找到一条致富门路。目前,该村已发展庭院经济60余户。

“母羊下仔了,快来帮忙!”2月4日,乔文太家羊圈内2只母羊相继产下5只小羊羔。他一边给母羊提去一桶玉米浆“犒劳”,一边默默盘算着来年的收入,“到明年,这5只羊羔都长肥了,卖个五六千块钱没问题”。他不曾想到,依靠国家补助的4万元养殖扶持金建设的羊圈,不到一年就让家庭增收了一万多元。“要是我养的羊也能和村里的桔橙、芦笋一样能够走出国门该多好。”

离村支部不远的一座山头上,一座兴建于清末时期的“天良寨”风韵犹存,据说是当地一名较有影响的地主,为了保护当地群众安全生产和交易而修的。天良村也正准备深度挖掘孝、义、仁、礼、信五大的“天良”文化,让“天良”文化和品牌声名远扬。

白川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