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总书记来过我家 映秀豆花庄:过年天天爆满 收入翻了两三番

封面新闻 2019-02-10 18:43 37498

封面新闻记者 董兴生 于婷 摄影 刘陈平

过年这几天,杨云刚的博爱新村豆花庄一天都没歇,天天都在正常营业,而且每天都爆满。2月10日下午,杨云刚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店里总共15张桌子,最多要翻三次桌。一年前,当习近平总书记问他一年能收入多少钱时,杨云刚回答说:15万。一年后,再被问到这个问题,杨云刚兴奋地说:翻了两三番。

饭庄规模扩大了  还雇了3个工人

再过两天,就是习总书记到映秀镇视察一周年的日子。说起此事,杨云刚也很激动。去年2月12日,习总书记就在他的店里炸酥肉、磨豆浆。不久前,封面新闻记者也再次来到映秀,回访了杨云刚的豆花庄。

中午11点半,原本还冷冷清清的博爱新村豆花庄里,瞬间被食客填满。老板杨云刚和妻子刘先燕也随之忙碌起来,一道道特色菜被端上餐桌。

“习总书记来我家,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过去一年,杨云刚难掩喜悦。他告诉记者,跟2017年相比,2018年的收入翻了两番还不止。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映秀镇视察时,和村民一起炸酥肉、打酥油茶、磨豆浆。其中,炸酥肉、磨豆浆的场景,就发生在杨云刚的店里。

“总书记跟我说过,让我把铺面扩大,过了十来天,我就扩大了规模。”杨云刚说,他把二楼的两间卧室腾出来,添置了两个包间。

规模扩大,也意味着增加人手。2018年初,从没雇过工人的杨云刚,从内江请来一位师傅帮忙。年后,又请了两个小工帮忙。

游客慕名而来 临走还要带一坛泡菜水

到了中午,一群游客经过博爱新村豆花庄,被铺面前的大幅照片吸引住。这群从甘肃兰州自驾来的游客,先是一通拍照之后,坐下来最先点的还是“幸福酥肉”和“带劲豆花”。

习总书记到访时,和刘先燕一起炸了酥肉,又亲自转动磨盘磨豆浆。磨豆浆时,他笑着说:“很练臂力啊,真是越磨越带劲。”从那以后,杨云刚就取了这两个名字。

“很多外地的游客慕名到我们的饭庄,不光在这吃,临走还要带走一些。”刘先燕说,之前有一位北京来的老太太,临走时还要了一坛泡菜水,要带回北京腌泡菜。

除了酥肉和豆花,老杨夫妻制作的老腊肉和香肠,也深受食客喜爱。“2018年做的腊肉,原本打算卖一年,结果国庆节就卖完了。”今年,老杨特地多熏了一些腊肉,“刚到1月底,就已经熏了4万块钱的猪肉了”。

“我不保守,大家都要有钱,都要好过”

2012年,老杨的饭庄刚开张时,整个映秀镇东莞大道上,只有4家餐馆。如今,已经开到了16家。“去年总书记来过之后,又开了3家中餐馆,2家小吃馆。”

对于别的餐馆,杨云刚从没把他们当做竞争对手看待。“很多人来我这看,学习生意怎么做,我从不保守。”比如,有的店主不会做酥肉,向杨云刚讨教秘方,他绝无二话。

还有的饭馆,客人点名要酥肉和豆花,但店里一时没有,也会到杨云刚的馆子里借一点救急。每次,老杨都很爽快,“不存在,拿去就是了,没得问题”。

“大家一起把这个产业搞起来,把产业搞好,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杨云刚说,光他一个人有钱不算有钱,“要让大家都要有钱,都要好过。”“这样总书记知道了,才会放心。”

正如去年习总书记说过的那样:“汶川灾后的产业起来了,收入上来了,人民生活好起来了,我就放心了。”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