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奶爸”如何走进《流浪地球》? 专访中科院博导王元卓丨科技会客厅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10-23 11:40 229354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吴德玉

为什么去木星要做引力弹弓?洛希极限是什么?《星际穿越》里的黑洞是怎么回事?《机器人总动员》里的机器人是怎么设计搭建出来的……对孩子来说,看了有趣的科幻电影后,一定有许多的为什么。怎么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孩子们解答这些问号?科学家奶爸王元卓于是立下了一个flag: 用画画来给孩子解答10部电影里的100个科学问题……

2019年,野生画家王元卓因为给女儿画的《流浪地球》科普手绘,登上了微博热搜——1.5亿阅读,故事被多家媒体转载报道。这让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他大为惊叹:“要知道我的一篇发表在中文权威期刊《计算机学报》上的论文,是该期刊创刊40余年来下载量最高的论文,但7年里的下载次数也只有7万次,而这次1.5亿次阅读只用了7天,这就是科普的魅力。”

王元卓

10月20日,带着搭建科学影视平台,让更多人关注科普的想法,王元卓参加了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做科普有很多途径,科幻电影的科普解读是一种,我很幸运我的每本书都踩到了点上。”王元卓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硬核科学家奶爸 4本科普漫画解读10部电影

“小时候我喜欢看电影。”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王元卓很早就跟电影结缘。他的第一部爆火的科普手绘《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也跟电影有关。“确实是一个偶然。”2019年新年,《流浪地球1》上映,王元卓看得津津有味,可大女儿看了后却“反映”说看不懂,害怕。为了让女儿能看懂电影,王元卓随手拿起手边的纸笔,给孩子把太阳系画了出来。

王元卓接受封面新闻专访

刚开始,王元卓只是把画得有些粗糙的5张漫画图纸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被朋友一传播,居然成了当年现象级的科普热点,“我的学生告诉我说,我的科普上了热搜。”于是王元卓才明白了一个词“微博热搜”的意思——1.5亿阅读,被100余家媒体转载报道,还因此获得了一个外号:“硬核科学家奶爸”。 因为科学教子,王元卓的家庭还获得了2022年“全国五好家庭”、 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和“十大首都最美家庭”称号。

“我做事情喜欢定目标定计划。”王元卓立下宏愿:我要做10部经典的科幻电影,手绘其中100个知识点。“怎样才能教好学生?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不是你能讲什么你讲什么,而是孩子们感兴趣什么你讲什么”,王元卓画科普漫画的初衷是为了孩子,他书中的问题很多来自孩子。“我的女儿帮我在学校做了小调查。”于是,继《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后,《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AI手绘》、《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智能体手绘》、《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流浪地球2>手绘》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科普启蒙书。

《流浪地球2》里的科学设计“我们讨论了一年半” 

在王元卓看来,“科学普及有很多方式,科幻电影是实现科学普及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如何通过科幻电影来实现科学普及?

王元卓给女儿做的机器人瓦力

《流浪地球》科普手绘后,从《星际穿越》《阿凡达》《钢铁侠》《机器人总动员》《超能陆战队》到《三体》《机器人瓦力》《阿凡达》《头号玩家》……王元卓开启了他的科幻电影科普之路。

《流浪地球1》上映的时候,王元卓就是一个普通的观众,然而他对流浪地球的现象级科普,让导演组关注到了他。王元卓被邀请担任电影《流浪地球2》和电视剧《三体》的科学顾问。“郭帆导演对科学非常看重,所以你说什么他们都愿意去听,他甚至为了你的一个意见,甚至是一个批评,去修改很多内容,这些修改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团队的工作量,甚至是经费投入。”

在2022年,因为《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成为了一个热词。“《流浪地球2》里有近20个科学顾问,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科学院。”

“我们讨论了有一年半的时间,改动是非常多的。”电影里的智能量子计算机这个词来自王元卓的提出的,数字生命卡长什么样有他的建议,图恒宇在墙上所写的一些文字、程序来自王元卓的博士生,甚至剧中演员返回月球基地的台词也有王元卓的深度参与……

“创作团队的科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科学设定是不是真实。科学顾问更多的是帮着导演们把剧情当中跟科学相关的事情理清楚。让电影中要呈现的某个部分科学性更强一点,确保电影里传播的理念不会误导观众。”

把科普做深做透

王元卓的本职工作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2019年现在他又有新的身份。推动构建中国的科学普及和科影融合良性生态。

“我希望能促成良性科普生态的建立,而我能退到幕后去做更多策划组织的事情,吸引更多的人,给他们提供有高度、的专业的平台,鼓励他们去创作。未来我更希望自己定位不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而是推动生态构建的‘导演’或者‘制片人’。”

谈到自己对科普的理解,王元卓更在意自己的科普作品能不能成为精品。“刚开始,我每完成一幅科普手绘图,都会自己摸索录科普视频,一条2分钟的视频,我大概只需要花5分钟就能录好。”现在,4本书都已经出版了,他要把其中的100个知识点,通过100个精品科普短视频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一页图纸可能就是几个图,两三百文字,如果有读者对它感兴趣,就可以通过相应的科普视频能把这些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加清楚。”他找来专业的团队,开启了专业的公益科普视频创作。“如果观众有需要,在我的专业领域里,我可以把一个知识点变成一门课。”

从直观的知道,到了解一个科学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是王元卓引导青少年朋友走进科学的前两步,“如果你还有兴趣,那就可以看专业的书,听专业的课了。”可能这就是王元卓所认可的把科普这件事情做深做透的路径。

评论 8

  • 铁佛塘镇袁家楼村第一书记何鹏 2023-10-31 发表于四川

    科技从娃娃抓起

  • 花生米米儿 2023-10-27 发表于四川

    Cool

  • 理县米亚罗二古溪村第一书记 2023-10-26 发表于四川

    硬核科学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