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姓(96)|雅安上里镇韩氏家族:明末清初入川,官商一体发展的典型家族

封面新闻 2019-04-18 10:57 76895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韩姓(95)|广东博罗韩氏:从元末到明末数十人取得功名,文运亨通成望族

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大型移民运动中,大量韩姓人迁徙入川,成为如今四川大多数韩姓人的先祖。其中,在移民中,不少人是韩世忠的后裔。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韩家大院(资料图片)

韩世忠的不少后裔迁徙入川

崇祯12年(1639),湖北麻城县七里乡黑石头村的韩嗅,迁居到今古蔺县石宝镇石面村。

雍正8年(1730),住在永州府零陵县普乐乡十二都(今湖南祁阳县大忠桥镇上马桥老屋)的韩锡彦(字文伯),是韩世忠的12世孙,他与妻蒋氏带着四儿子韩淳淑(字景曾)、五儿子韩淳楚(字景休),迁徙到岳池县双宝寨。

雍正12年(1734),韩淳淑迁到仪陇县兴隆场猫儿山插占为业,成为韩氏仪陇、巴中、南部等地开基分支始祖。

同年,韩淳楚迁到巴中柳林猫儿铺插占落居,为韩氏巴中、旺苍、广元等地区开基分支始祖。

如今,韩淳淑和韩淳楚的后裔均已发展到数千人,扩居到省内巴中、仪陇、南部、蓬安、南充、岳池、广安、达州、广元、阆中、旺苍、成都、内江等地,散居在重庆、新疆、云南、陕西等全国各地。

从康熙39年(1700)到同治13年(1874),韩世忠19世孙韩佩、21世孙韩栋梁、韩锦章,先后携子孙迁入宜宾、峨眉、雅安、泸州、隆昌、巴县、射洪、荣昌、达州、南充等地。

康熙48年(1709),湖南人韩玉高带着四子五孙迁居到南溪。

雅安上里镇韩氏家族:耗时100多年建成韩家大院

在清朝迁入四川的韩姓人中,尤其以今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的韩氏家族为典型,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韩家大院,成为如今的一大旅游景点。

明末清初,为避战乱,住在陕西的韩廉,带领20多个族人经汉中入川。

大半年后,他们来到雅安上里镇定居。他们将陕西的土布带到四川销售,由于经营有方,财力渐渐兴盛。

极具商业眼光的韩氏家族,又做起了在雅安地区极富盛名的边茶交易。

四五年后,韩家人依靠由布业、茶叶等积攒的财富,在自贡买下7口盐井,拓展产业,初获成功。

嘉庆年间,韩家人又做起了木材生意。鼎盛时,韩家垄断了周边市场的布、盐、木、茶等,成为富甲一方的望族。

当时,上里镇有韩、杨、陈、张、许五大家族,有杨家顶子(官宦世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靓丽勤劳)、张家碇子(习武设镖)的说法。

上里镇原来叫罗城,因五大姓氏而更名为五家口,后改名为上里镇。

由于人丁兴旺,韩家开始另建大院,就是现在的韩家大院。

韩家大院始建于道光4年(1824),经历了3代工匠的心血、耗时100多年才全部建成。

大院占地4600平方米,分3处7个四合院,有“七星抱月”大院之称。

如今,韩家后代大都住在这个院子里,10多户人家占据着不同的厅房。

韩氏家族韩腾蛟:考中武举,屡立军功,位高权重

韩家入川第四代韩廷藩,考中了进士,成为韩家入川后第一个做官的后人。

第五代韩腾蛟,长得虎背熊腰,武功高超,人又聪明,极富城府,更是把韩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道光初年,韩腾蛟考中武举,后屡立军功,步步晋级,位高权重。

咸丰4年(1854)初,贵州农民杨元保等人在都匀发动起义。朝廷令贵州巡抚蒋蔚远前往镇压。

韩腾蛟是蒋蔚远的副将,在征剿杨元保过程中,他指挥得力,作战勇猛,抓获杨元保,立下大功,升任健锐营翼长(正三品官衔)。

此后,韩腾蛟又在川黔的几次平叛战役中表现出色,屡屡晋级。韩腾蛟去世后,被追赠为兵部尚书。

韩腾蛟之后,韩家代代都有人做官,形成了官商一起发展的家族。

光绪后期,韩家的盐井被人讹去,打官司也没讨回,雅安茶庄、商号又连年亏损。到民国初期,韩家繁华落尽。

上里镇上,乾隆41年(1776)修建的单孔大跨度石拱桥二仙桥,曾由韩家多次出资修缮。

韩家因姑媳二人守节,被清廷下旨旌表,在道光19年(1839)修建了双节孝石牌坊,至今尚存。

【下期关注】

韩姓(97)|状元韩菼:才学人品深受康熙帝赏识,其文章能说出皇帝心中事

评论 9

  • 老胡 2019-04-20

    [得意][得意]

  • 老胡 2019-04-20

    [得意]

  • 老胡 2019-04-20

    [得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