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张栻②|身为岳麓书院“UP主”,朱熹千里迢迢来互动

封面新闻 2020-06-17 14:27 36724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如果张栻生活的那个时代有网络,那他无疑是能够拥有顶级流量的超级大V。新出炉的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个个都很牛,试想他们身处当今的各行各业,张栻无疑是像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那样的教育咖。

张栻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理学家张栻在湖南创建了著名的城南书院,并主持岳麓书院教务。当时四方求学者达千人之巨,盛况空前,时有“潇湘洙泗”之称。张栻长期主持岳麓书院教事,以书院为基地,研究、发展了理学,奠定并扩大了湖湘学派的规模。

岳麓书院内景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导师蔡方鹿教授说:“张栻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教育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在岳麓书院开创了自由讲学,相互辩难,促进学术发展之风气,这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种在当时非常先锋的讲学模式也引起了一位大学者的关注,他就是后世尊称为朱子的朱熹。“当时张栻的成就和名气要比朱熹大,朱熹对他早有敬仰之心,于是就千里迢迢地来拜访他。”

张栻对朱熹理学思想的最终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朱会讲”在南宋及之后的中国文人心中有极高的地位


1167年,朱熹从福建武夷山专程造访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后世称之为“朱张会讲”。可是对朱熹和张栻都研究了数十年的蔡方鹿教授却不太认同这个说法,“应该叫’张朱会讲’或是’潭州嘉会’更适合一些。”潭州,这是长沙在南宋时的名字。

一是从形式上,此次会讲是张栻为主,朱熹为客,张栻是施教者,比求教者朱熹更为重要,所以张栻应放在朱熹之前。二是从内容上,张栻、朱熹二人会讲,主要讨论了“未发与已发”,“察识与涵养”等有关“中和之义”的问题。在会讲中,张栻针对朱熹的提问,把他所理解的性为未发,心为已发的观点以及先察识后涵养的持论告诉朱熹。朱熹在和张栻的讨论中,虽“三日夜而不能合”,但经过一番思索,最终还是接受了张栻的观点。“可见,此次会讲从思想内容上看,是张栻影响了朱熹,张栻思想比朱熹更重要。所以,应该把张栻放在朱熹之前。”

张栻和朱熹在岳麓书院的论道雕塑

蔡方鹿教授说,张栻在和朱熹的交往中,共有三次相见,而以乾道三年(1167)的“潭州嘉会”最为有名,两人相与讨论了中和、太极、仁等重大理论问题。四方学者闻风而至,听者甚众,盛况空前,传为佳话,其“中和之辩”被日本学者赞为南宋哲学史上最精彩的场面。

此外,这个会讲创造了中国哲学史上一个灿烂的篇章,堪称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之间最早的一次学术交流与辩论。朱熹以闽学派“主理人”身份和湖湘学派“主理人”张栻讨论《中庸》之义,开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这还形成岳麓书院一种新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的形式,对后来湘学和岳麓书院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大著名理学家的碰撞,也共同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大发展、大繁荣。”蔡方鹿说。

古籍里张栻的画像

其余时间,这两位学术大咖也不断书信往来,进行学术的“云交流”。两人在扬弃、批评和吸取对方观点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各自的学说,使得理学发展更趋完善。“朱熹之所以成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实与同张栻的学术交往分不开。”蔡方鹿教授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