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看四川18|蓝莓种成地标性作物 大邑县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2017-05-22 07:16 6904

成都蓝莓博览园,工人们正在忙碌。

蓝莓,起源于北美,因其营养成分高,深受市场欢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建起第一个蓝莓产业化生产基地,人工培育蓝莓开始进入消费市场。

2009年之前,成都市大邑县的庄稼汉马玉祥还没有听说过蓝莓;2009年之后,蓝莓种植进入成都,马玉祥成了蓝莓育苗工人。短短几年时间,他每年培育的苗子达到200多万株,种遍川西坝子。大邑蓝莓,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58岁转行种蓝莓

庄稼汉变成育苗专家

5月20日,星期六,天气阴凉。马玉祥最喜欢这种日子,“周末,又不热,就有很多人来摘蓝莓。”

在成都蓝莓博览园,马玉祥负责管理2000亩的蓝莓。8年前,58岁的马玉祥还在5公里外的大邑县蔡场镇种庄稼,这个朴实的庄稼汉,没有想到自己年近60岁居然转行了。

2009年,成都蓝莓博览园开建,马玉祥作为首批员工进园。他的工作是培育蓝莓苗,跟着从外地请来的专家边学边做,“以前连蓝莓是啥子都不晓得,没见过。”那时在马玉祥眼里,这是个新鲜的“洋玩意”。

果不其然,“舶来品”遇到了水土不服。马玉祥说,一开始园区尝试用蓝莓种子自主培育种苗,但尝试了三年都没成功。

2013年开始,马玉祥从大兴安岭等地引回种苗,学得技术,先后在本地实验种植49个品种的蓝莓,从中择取最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如今,以成都蓝莓博览园为源头发展起来的蓝莓,已经成为大邑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攻克技术难题 

一年培育200万株幼苗

业内有种说法,如果大邑县的蓝莓调价,那么成都市场的蓝莓价格就会波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探究发现,马玉祥培育蓝莓苗的故事或许能说明问题。

“经历过惨痛的教训,”有关蓝莓种植的本地探索,马玉祥记忆深刻。拿种植蓝莓的土地来说,蓝莓的根像竹子一样是须根,浸水是大忌讳,容易导致须根腐烂。从大兴安岭学回经验,种蓝莓时,地里一行沟壑一行坡,蓝莓种在坡上,防止须根泡在水里。照搬回来的方法用在成都,蓝莓却不买账,依然烂根。大家仔细分析才发现,问题竟然出在土坡的高度上,“四川气候湿润,雨水比北方多,所以土坡应该更高。”

马玉祥说,总结诸如此类的许多教训,“舶来”的蓝莓品种与种植技术在成都蓝莓博览园终于实现“本土化”。最近5年,蓝莓博览园吸引了不少人来购买幼苗,“成都的郊县(市)、雅安、眉山等,现在种的都是我们这里出的苗。每年卖出去200多万株。”以蓝莓为特色农业,大邑县铺开了3500亩的种植面积,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

农业标准化建设 

成为致富之门“金钥匙”

大邑县的蓝莓进入成都消费市场之初,均价在160元/斤左右。最近几年,随着北方蓝莓大量进入四川市场,蓝莓均价已经降到100元/斤左右。

“要把蓝莓的价格降到大众消费水平,比如像葡萄一样,”在成都蓝莓博览园总经理杨鑫的发展规划中,蓝莓种植的目标应该是提质提量,实现更远大的良性供需。

一旦供给量猛增,本地产品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呢?大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认为,农业标准化建设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日前,大邑县以高分顺利通过被国家标准委批准创建的四川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3年创建过程中,农业标准化描绘了现代农业的新蓝图,以大邑县韩场镇青龙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实行标准化种植后,葡萄园每年增收近30万元。

新|闻|链|接

四川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万亿工程

为发展现代农业,四川自2009年起先后启动两轮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7年耕耘出骄人成绩——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产增产,油菜产量连续14年创新高;马铃薯、生猪、兔、蜂群生产和稻田养鱼全国第一,油菜产量第二,茶叶产量由第六跃升至第三……去年,四川启动新一轮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提出打造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市县,配合实施“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万亿工程”,成都市和20个示范县是“万亿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杨鑫觉得,蓝莓种植势必在其中分一杯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