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补齐基层公共卫生短板 川渝中医药发展“大有可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3-04 18:58 48942


封面新闻记者 杨渝  实习生 陈柯帆

怎样补齐公共卫生发展短板、后疫情时期,如何为抗疫中医制剂常态化寻求“绿色通道”、打破川渝两地中医学科、产业发展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作为一名从业30余年的医务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准备在今年两会上,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补足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短板 留住基层“守门人”

从医多年,李延萍一直关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她看来“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国家也给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短板”。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基层调研中,李延萍代表强烈意识到,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医疗物资缺乏、硬件设施不够、诊疗设备较差、药品配备不足等问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板尤为突出。

“所以,我今年也是想继续地提强基层这一块的建议。”李延萍表示,国家应继续加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投入的长效机制。同时,对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人才培养,李延萍认为:“它是有周期的,要通过我们持续发力。”

因此,李延萍建议把基层医务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考核范畴,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把基层的人才培养好、留得住。

“就是要保证这一部分人,能留得住,留在基层成为基层的公共卫生的守门人,这一点很关键。”李延萍称,虽然目前大医院可以通过医联体、医共体这些形式来开展联盟帮扶,但是公共卫生服务最终还是要靠这些“基层的守门人”。

抗疫“中国方案”是一笔宝贵财富

除了“强基层”,中医药的发展也是李延萍非常关注的话题。“中医药全方位全过程介入了疫情防控、临床救治、科研攻关,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鲜明特色。”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李延萍所在的重庆市中医院牵头紧急启动了“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救治研究与应用”项目,组织全市多名中医专家进行攻关研究,牵头制定和发布了重庆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肺炎方案。

“这一次我们中药在抗疫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有一些在临床当中行之有效的方剂固化了下来。”在抗疫期间,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达90%以上,面对如今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李延萍建议,将疫情防控中的中药应急制剂转化成常态化制剂,并为其开辟“绿色通道”。

川渝联动 中医药发展“大有可为”

在谈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李延萍认为“很有文章可做”。她进一步分析说,重庆虽有着中药发展的悠久历史,但和四川相比还是存在差距,“但川渝两地对于中医药发展的合作始终没有间断过,两年前,重庆市中医院就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了成建制本科生大课教学、中医药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川渝地区中医药发展。”

李延萍代表建议,川渝两地应通过不定期组织学科建设,互派专家,以及开放实验室平台等方式,进行川渝两地中医药发展的创新研究,“从而打破两地之间的壁垒,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她认为,应持续加强川渝两地中医药界在人才、科研、教学、产业、流通、政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共进。“这几年,我们川渝两地通过合作,发展势头还是很好。”李延萍希望“十四五”期间,川渝两地中医药行业练好内功,在未来几年,不仅要补足川渝两地中医药人才欠缺的短板,更要提升中医药科研能力。“推进川渝两地中药事业的发展,最终能让两地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更加优质,进行更加高质量的重要服务。”李延萍代表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