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肿瘤医院李超: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更好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 名医堂

封面新闻 2023-11-01 10:34 82600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实习生 许志鹏(受访者供图)

从事头颈肿瘤防治临床一线20余年,作为四川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超非常看重前沿科技。在2023年第八届医学家年会上,他荣获了全国“十大医学促进专家”称号。

如何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近日,李超谈了自己的看法。

李超介绍,目前卫生健康领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大型医疗设备器械、肿瘤等重大疾病主要防治药物等很多还依靠进口;原始创新的科学突破匮乏;研究成果与疾病防治实践之间存在“两张皮”问题,科研转化应用率不高;世界级临床研究成果较少,疾病诊疗指南还依靠国外的循证医学研究制定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发展。

一是加快优秀人才引进培养,筑牢科技创新发展基石。优秀拔尖人才是学科发展、科技创新的基石。加大对医学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奖学金、科研项目资助和培训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学术骨干、青年潜力人才等外引内培。同时,建立各行业与医院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设立奖学金和科研项目资助,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到四川省从事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完善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训和交流,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围绕医学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发挥医疗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医学院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医学科技研发,培养、集聚创新人才。

二是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结合四川省优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优势,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促进医院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探索医学与电子信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器械;针对重大疾病防治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基础、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塑造发展新动能。比如四川省肿瘤医院与电子科技大学“牵手”2016年建立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探索肿瘤医工联合研究新思路。

三是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集聚力量开展科技攻关。整合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力量,开展跨单位、跨地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国际优秀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加强与国外先进医疗机构、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医学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完善基础临床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支撑。完善基础实验平台、实验动物房、临床样本资源库及数据库等平台建设,构建医学科技创新的平台和载体,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为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支撑。可以设立科研中心、创新基地等机构,提供研发设施和资源支持,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团队。

五是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基础和临床的紧密结合,从源头上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政府支持对医学科技创新增加资金投入,支持医学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创新研究。同时,鼓励企业协同医院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医学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患者,更好地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六是强化科技支撑保障体系,确保科技创新健康发展。加大对临床医学研究和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的资助力度,为制定适合我国人民的诊疗指南提供支撑;加大对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医学伦理、科研诚信、知识产权保护等的监管力度,守住科研的“红线”和“底线”,确保科技创新健康发展。

七是探索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研发智能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医疗大数据库、生物样本库、健康管理等大数据云平台,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研发智能医疗服务平台,布局5G固移融合医疗专网,实现医疗应用场景网络协同应用,打造省临床医学研究与智能医疗共享服务平台,推进人工智能、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基层医师、家庭医生提供诊断决策支持,带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围绕医学技术转化和未来产业链谋划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技术转化与应用为一体的医学科技创新高地。建成国家级健康医疗、数字医学大数据研究平台。

评论 3

  • 别用你的长相给我出难题2224408 2023-11-01 发表于四川

    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医学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 铁佛塘镇袁家楼村第一书记何鹏 2023-11-01 发表于四川

    科技创新

  • 平行者 2023-11-01 发表于四川

    医学科技创新迫在眉睫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