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丨于亦琦:今年的凉山,今年的你

封面新闻 2018-08-02 16:23 36336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A1年级  于亦琦

凉山,我又来了。

3年前,我跟随行走于凉山10年的一群志愿者来到这里。以后的每年,尽管辗转、尽管不易,我都会来这里。因为,记忆中的这山、这水、这里淳朴的笑脸,总让我这个在四川长大的孩子升起奔走的梦想。

只是,今年的凉山,今年的你却有如此多的故事,让今年的滋味与往不同。

群山如黛,起起伏伏,屏蔽了嘈杂喧哗。

雨过初晴,空气里弥漫着丝丝清新和凉爽,雨靴走在泥巴里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田野里的青菜整齐又乖巧地探着脑袋,等待着收割的日子。

田埂间,劳作的妇女背着大大的竹筐,远远看去,鲜艳的服饰和青草相应成趣。

四周静谧无声,只有远处传来似有似的一些声音,或许那是清风在流动,或者是青草在窸窣抖动。

车在崎岖蜿蜒的路上慢慢摇晃着,我跟着志愿者和村小老师去家访获得奖学金的两位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老师非常热情,一边感慨着山路比几年前修得更好了,一边笑眯眯地说:“谢谢你们的奖学金哦,娃娃们都很高兴收到奖学金哦。”

路边一排排房子整整齐齐,有着鲜艳的屋檐,亮堂的屋子。“好像3年前没有?”

老师说,这大都是两年间从山上迁下来的人家,男孩的家也在其中,只是陈设简单。

男孩个子不高,有一双倔强又亮晶晶的眼睛,14岁。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只有他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住在一起。

“你想爸爸、妈妈吗?”我轻声问。

“我和弟弟、妹妹都想他们。不过我不许弟弟、妹妹说想爸爸、妈妈,要不然大家都会哭。”

慢慢地,男孩的话柔和开心起来:“我要好好读书,好好拿钱(获得奖学金)。我可以拿钱给弟弟、妹妹买吃的,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我家原来的房子在山上,很冷,去学校很远,今年我们搬下山了。这是分给我们的房子,爸爸、妈妈很快就要回来了。”

“我喜欢读书,将来要当医生。”男孩难掩自豪地展示了一本《吴阿姨讲历史故事》。

“喜欢读书啊?”我和老师都笑了,“姐姐给你们寄书过来!”

看着那双倔强的眼睛,我心激荡。学习也许不易,尤其对一个14岁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但愿爸爸、妈妈早点回家,但愿你一直有这样干净的眼睛。

从男孩家出来,我们进了女孩家的围合院子。

屋子有点黑暗,但干干净整洁,羊圈修在住房的另外一侧,院子里堆着一些土豆。

房子里有两间大屋,被女主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其中一间屋子有一张大床,床前烧着火,熬着热滚滚的羊肉汤。

老师笑眯眯地用彝语说了几句,我们才知道,小妹妹家里用羊肉汤来招待我们这几个贵客。无功不受禄,我连连觉得惭愧。

女孩的妈妈是个美丽的女子,眉眼姣好,颇善言辞:“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想了想,不出去打工,一家人要在一起。大人在凉山好好干活,日子也能过,不一定非要出去。”

妈妈指着两个闺女说:“女孩子也要读书才有出息,我想让女儿和你们一样也有出息。你们自己干得好,还想到我们。现在想帮助我们的外面人,真的多哦。”

妈妈开心笑着,张罗着我们喝汤。就着一个大大的荞麦馒头,一人一勺地喝着汤。

女孩家3岁的弟弟抱着一块羊肉,在我们四周跑来跑去,一会去奶奶身上转一圈,一会又到妈妈那里。

一家之主的爸爸在一旁听着妈妈叨叨,心满意足;女孩依靠着屋门,羞涩地看着妈妈,又望望我们。

他们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微凉的风徐徐而来,天色渐暗,山坡上的那个小院子在深蓝色的天际下渐渐遥远。

小女孩一家和男孩充满憧憬的眼神告诉我,一切都在改变。也许这改变缓慢前来,来之不易,但终究在蹒跚着迈步前行。

所有的力量在这块土地汇集,一切都会有改变的一天,不是么?

【“浣花溪”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文学随笔、散文、散文诗、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2000字,标题注明“浣花溪”。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1

  • 马鸭 2018-08-02

    👍👍👍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