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冯继军:捏袖筒子

封面新闻 2022-07-20 16:48 73955

文/冯继军

捏袖筒子,年轻一点的人不知道是咋回事。这是过去农村人在物资交易时讲价的一种方式。为了保密起见,双方在袖筒子里互相捏手指讨价还价,从而得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川西坝子农村,人们买卖农副产品都要到附近赶乡场。那时乡场多,每逢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天天有场赶,物资交易很热闹。

那个时候,买卖东西没有固定价格,全凭讨价还价。当时衍生出了一种职业,叫“编编匠”。每逢赶场天,这些“编编匠”穿着长衫大褂,拿着长长的烟竿,穿行在农贸市场。

王幺爸就是“编编匠”。他脾气好,人缘好,能说会道,深受买卖双方信赖,凡是有大宗农副产品买卖,都愿意找王幺爸帮助洽谈价格。

李叔在牛市上转了几个来回,相中了一头黄牛,准备买回去犁田耕地。他请王幺爸帮着拿主意。王幺爸走到那头牛旁边,围着牛转了一圈,摸了摸牛的身条骨架,然后捏住牛的鼻子,把牛的下嘴唇掰开,看了看牙口。

观察停当,王幺爸走到牛主人面前,双手作揖,然后把长衫袖子一捞,凑到牛主人手边,牛主人心领神会,将手伸进王幺爸的袖筒子,两个人的手在袖筒子里你来我往,你捏我掰,三五个回合下来,价钱就谈成了。

李叔与牛主人握手成交。买卖双方按照规矩付了王幺爸中介费,这桩买卖就算完成了。

【征稿启事】

华西都市报“宽窄”副刊四川方言龙门阵《盖碗茶》版面推出以来,得到省内外四川方言作者的大力支持。为让《盖碗茶》更加活色生香,方言故事层出不穷,我们向“有故事”的方言作者长期征稿。有好的方言故事,有趣的方言传说,都可以给我们投稿。字数不超过1200字。投稿信箱:730156805@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