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再现三星堆:李白说错了,古蜀与外界交流没那么难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3-20 21:57 58025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这样写道。

3月20日,三星堆新一期的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央视的直播镜头下,从4号坑中提取了一件玉琮。

据专家介绍,这件玉琮是在今年2月4日发现的。在考古人员清理4号坑西南部炭屑堆积过程中,挖开一铲子炭屑,露出了一块黄褐色物质,有很平整的平面,表面光滑,然后用竹签小心地剔剥了一下,一个角露了出来,通过其形态认定是玉琮。

这件玉琮制作工艺和保存状况不是很好,有灼烧过的痕迹。玉琮表面光滑无纹饰,器体可能已经裂有裂缝。

玉琮,最早见于良渚,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它的造型是内圆外方,象征着天地之意。

在记载商周祭祀活动的《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的记载。这明确地指出了玉琮是用来祭祀大地的。在今人看来,玉琮的外形还包含了古人“天圆地方”、“四面八方”的宇宙观。玉琮中间上下相通的圆孔有“贯通天地”的深刻含义。

良渚文化的玉琮对于后世的影响很深,不少地区都曾经出土过玉琮。35年前,三星堆就曾经出土过玉琮,而金沙遗址更是出土了27件玉琮及3件石琮,是目前商周时期祭祀场所中出土琮最多的一处。

金沙曾经出土过一个大玉琮,是目前商周时期最大的玉琮,重达八斤。四川出土的大部分玉琮是本地玉料,在本地制作而成。在金沙出土的玉琮中,既有模仿的良渚文化的玉琮,也有模仿齐家文化的玉琮,可以看出无论是长江文明还是黄河文明,都对于古蜀国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在金沙出土的一件十节玉琮,更是证明了在商周时期,长江上游文明和长江下游文明的交融。

十节玉琮玉质温润细腻,造型瘦高,每个转角有雕刻有细如发丝的纹饰。这样的纹饰在在良渚文化中经常发现,有羽冠有眼睛,为简化的神面纹。其造型、纹饰、琢刻工艺与良渚文化晚期的玉琮完全一致,可以说这是一件典型的良渚式玉琮,只是该玉琮的玉质在良渚文化中还未发现。

古蜀文明有很强的独特性,但是文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交流的通道了。所以,虽然蜀道难,但无论是怎样的天险,也无法阻绝古蜀人交流的决心。

评论 12

  • 叠叠照片 2021-03-24

    三星堆是一个独立的文明,受商文明的影响后来发展为比较先进的青铜文明,其影响力仅限于四川一带,大概是古蜀国的前身.

  • 崇英 2021-03-23

  • 陈桂林 2021-03-23

    牛逼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